中国出了一口恶气,欧洲空间局还没立项研究就已经落后了。
6月25日晚20时长征七号火箭从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场面绚丽壮观,震撼人心。不过在火箭升空后,这次任务的载荷更是可圈可点,值得关注。其中不仅有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返回舱,还有发射前根本没有正式提及的“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
“遨龙一号”是什么?“遨龙一号”是以模拟的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的关键技术、并在任务结束后进行钝化处理的飞行器。“遨龙一号“甚至装载了一台机械臂,模拟抓取废弃卫星和太空碎片,并具有将它们带到大气层烧毁的能力,这是中国轨道碎片清除技术研制的里程碑。事实上,“遨龙一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动的轨道碎片离轨清除实验项目,是中国航天人在世界航天领域不多的独领风骚的杰作。
要知道,在“遨龙一号”发射之前,尽管轨道碎片问题日益严重,但各国航天部门应对这一问题的努力并不足够。即使是最热心于控制轨道碎片的欧洲空间局,虽然已经提出了e.Deorbit主动碎片清除任务,但还要等到2016年底的欧洲空间局部长会议来批准是否立项。而且即便立项和研制顺利进行的话,e.Deorbit的发射也要等到2021年。我们经常痛心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在航天领域的滞后,常见的形容就是“研制成功即落后”,而现在“遨龙一号”升空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让欧洲空间局的e.Deorbit还没立项研究就已经落后了。
不过话说回来,“遨龙一号”重量不轻,还携带精密的机械臂,研制和发射都是不小的开支,中国虽然热衷于航天科研,但还没不差钱到为了抢e.Deorbit的风头而挥霍金钱的地步。那么,中国为什么要研制清除空间轨道碎片的太空清道夫呢?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以来,太空中就出现了越来越多人造天体,它们中有正在使用的卫星,但更多是已经失效的卫星、火箭的末级、以及失效火箭末级和卫星由于各种原因解体形成的垃圾。
正如一条道路无人清扫会慢慢堆满垃圾,有价值的太空轨道(主要是对地观测的太阳同步轨道和通信中继的地球静止轨道)已经充斥着轨道碎片,给人类正常的航天活动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且不说国际空间站那样的庞然大物多次机动规避轨道碎片,就是小型卫星也曾出现与轨道碎片碰撞的事故,而碰撞又会制造更多的碎片。人类太空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发射量逐年增加,轨道碎片也会与日俱增。如果说卫星发射是线性增长,那么将来轨道碎片的产生可能是指数增长。长此以往,太空虽大,但难有人类的立足之地了。
因此,人类怎么能甘心被轨道碎片困在地球上?目前主要航天国家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新发射中轨道碎片的产生,比如火箭末级的钝化,还有将到寿命已尽的卫星送入墓地轨道,但这毕竟无法治本。所以,发射航天器搜集轨道碎片并将其送入大气层烧毁的主动清除设想也就应运而生了。
时事碎语: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太空,造福人类。为了人类太空飞行器的安全,为了太空环境的美丽净洁,中国人自告奋勇,吃苦在前,默默挑起了太空环卫工的重担,要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笔者【雅鑫品金】对于国际形势以及各国经济等财经领域保持着密切的敏感度。为研究原油(沥青)及铜、白银等贵金属更加深入。如果你投资不顺或者资金缩水,不妨关注笔者。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给予得是我多年的研究经验,帮助大家。手中有套单的朋友不要急,遇上我就是缘分,说出你的点位,立马解套。金融分析师【V】【信】:yaa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