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退歐使得美元指數兩天反彈3.5[%],短期是否能繼續反彈呢?除去退歐所引起的全球巨震,英國退歐實際上使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好於歐元區,因此美元上升的前景仍然良好。V信:ABAD1688(長按可以直接複制)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
美元在90~100之間已經盤整了一年六個月,到英國公投退歐之前一直沒有顯示出是要上還是要下的趨勢來。我們觀察的事實似乎是因為美聯儲加息一再推遲而導致美元處於疲軟狀態,無法突破100的天花板,但實際上自1990年的數據顯示,短期利率的漲跌並不是美元的主要決定因素,甚至很多時候美元和短期利率的走勢是相反的:升息會導致美元走弱,但降息卻會使美元走強。
因此,也許大部分市場人士對美元走勢的認識都是不正確的,而我們的研究使美元的主要影響因素越來越清晰,那就是美歐綜合通脹差,這正是我們在去年底的專題報告《美國經濟分析-美元中期仍有上升空間》中得出的主要研究結論。V信:ABAD1688(長按可以直接複制)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
由這個研究結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研究推論:由於能源是綜合通脹率中影響最大的因素,那麼油價的大幅波動將成為匯率的主導因素。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近二十五年的曆史中,油價和美元指數在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完全相反的:油價上漲,美元走弱;油價下跌,美元走強,背後的邏輯是,美國的綜合通脹彈性高於歐元區,油價上漲時,美國的綜合通脹率上升的比歐元區更快,美元的真實購買力下降更多,那麼美元指數下跌;油價下跌時則相反。不過,有兩個短暫的時期,美元指數和油價走勢是相同的:分別是1998.12~1999.7和2006.7~2007.1,有趣的是,這兩個時期分別出現在美元的大漲和大跌的趨勢中。
1998.12~1999.7月的是在美元從100回調到93後,由於美聯儲出現加息預期,以及後續啟動了持續的加息動作,美元指數開始走強,但油價也從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中恢複,開始了持續的反彈,因此我們看到了美元和石油價格同步上漲的情況,不過這種短期利差驅動的美元上漲並不會持續太久,在1999.9月美元指數又回調到了95左右,後來美元再度走強則是因為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放緩跡象,美歐通脹差又很快出現了反轉。
2006.7~2007.1月的美元盤整是由於美國經濟因加息出現放緩跡象,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處於從加息到降息的轉變,因此油價出現下跌,但由於市場憧憬美國經濟會由於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變而延續強勢,因此美元指數並未因此而上漲,後來的一年中油價又重回強勢,美元指數也繼續下跌到72,跌幅高達16[%]。V信:ABAD1688(長按可以直接複制)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
因此,我們可以據此總結出來一個重要的結論,美元趨勢的重要性大於短期波動,而趨勢取決於美歐長期利差、綜合通脹差及美歐經濟的關系,在趨勢中綜合通脹差是決定美元指數的主導因素,但趨勢內會出現短暫的因油價而導致的綜合通脹差和美元指數反向相關關系的背離,一般持續時間半年到一年左右,不過最終美元會回到和綜合通脹差相反的趨勢中,直到美元的整體趨勢結束。
那麼我們現在可以用這一結論解釋目前的美元走勢,名義美元指數在2004年6月以後的9個月內從80上漲到100之後,美元就進入了長達一年半的盤整期,期間雖然有油價又從60美元/桶下降到30美元/桶的經曆,但由於油價同比變化不明顯,甚至還出現了小幅反彈,因此美元指數並沒有突破100的上限。2016年2月11號以來油價從30美元/桶反彈到50美元/桶,但油價也沒有捅破90美元的下限。
從美歐綜合通脹差的變化我們更可以清楚的看到油價的影響,由於基數效應的消失,油價對美國綜合通脹的負面影響在2015年9月之後消失,美國綜合通脹出現顯著的反彈,美歐綜合通脹差從-0.2[%]上升到1.3[%],這已經接近2014年6月份1.6[%]的水平,但期間美元並沒有出現明顯下跌,這說明美元指數可能仍然處在2014年6月以來的強勢上升趨勢中。
從基本面看,美歐十年期國債利差仍高達1.5個百分點,英國退歐使得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仍然好於歐元區,因此美元上升的前景仍然良好。V信:ABAD1688(長按可以直接複制)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
英國退歐使得美元指數兩天反彈3.5[%],短期是否能繼續反彈呢?目前美歐通脹差為1.3[%],這是曆史上偏高的位置,我們認為未來半年內美歐綜合通脹差將會出現回落,並帶動美元進一步的上漲。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油價很難在目前的基礎上繼續上升,甚至有可能重新回到2月份的低位。首先,英國退歐增加了歐盟增速回落的風險,動蕩增加減弱了經濟複蘇的趨勢,油價暫時不具備供需格局根本性改善的前提;其次,我們做了情境分析,如果油價未來繼續上漲或至少與當前價格持平,那麼油價同比增速將會在未來的半年內快速攀升,並帶動美國綜合通脹率的飆漲,從而刺激美歐通脹差繼續升高,並達到曆史峰值位,並可能推動美元趨勢性下跌,這和當前美歐之間的經濟基本面並不相符,也和全球原油市場的基本面不相符。
因此,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原油市場有可能在歐元區經濟重回弱勢的背景下再次出現下降趨勢,帶動美國綜合通脹回落和美歐綜合通脹差的下降,進而促使美元重回上漲趨勢,而這次,很有可能突破100的上限。而關於油價的研究結論是取自我們2016年6月1號的深度研究報告《海外經濟分析-油價還會下跌嗎?》,即50美元/桶是油價的一個天花板,油價在此之上會刺激美國頁岩油投資增加,減緩甚至扭轉美國原油產量的下滑趨勢,進而促使美國和全球原油庫存的增加,而這是促使原油價格在2014年6月份開始崩潰式下跌的根本原因。
筆者經常專注研究國際形勢以及各國之間的動態,對天然氣,外匯,現貨白銀,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單不順被套單、鎖單,那麼你可以多重視本人的文章。添加V信:ABAD1688(長按可以直接複制)獲取每日投資獲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