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全球还沉浸在英国“脱欧”余震之中时,另一个同样会带来巨大冲击的事件也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国的原油需求或许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强劲,而这将不但给能源市场带来影响,或许也是暗示着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变化。
虽然新闻媒体继续高度聚焦于英国“脱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原油与燃料市场的动态正在发生变化,可能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表面上看,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的原油进口这次“很稳健”,今年1-5月进口同比增长16.5[%],相当于每日大约749万桶。但有几个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使得进口的强劲表现容易造成误导。
首先,国内原油产量在下降。官方数据显示,5月原油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7.3[%],今年头五个月减少3.7[%]。1-5月中国总共生产8500万吨石油,相当于日产408万桶,较2015年同期日产量减少大约17万桶。也就是说,今年头五个月每日额外进口的近100万桶当中,至少17万桶只是在弥补国内的减产。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似乎持续以很快的速度补充战略石油储备。由于当局不公布库存数据,了解收储石油数量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进口和国内产量之和减去炼厂加工量。中国1-5月原油进口和国内产量总共为2.409亿吨,原油加工量为2.273亿吨。这意味着约有1960万吨(约合94.1万桶/日)原油进入了商业或者战略库存。该数据远远高于2015年,去年进口和国内产量与原油加工量之差约为56万桶/日。
第三个起到作用的因素是成品油出口增加,尤其是汽油以及柴油和煤油等中质油。中国今年1-5月柴油出口跳增322[%]至相当于27.1万桶/日,航空煤油出口增加8[%]至约24.5万桶/日,汽油出口大增63.5[%]至约18.7万桶/日。
将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就可清楚地看到,中国原油进口强劲增长并非因为需求增加,事实上中国实际成品油消费增长可能是不存在的。从油品产量明细中可进一步证明这一看法,该明细显示,今年头五个月柴油产量减少2.2[%]。
鉴于柴油产量减少,加之出口又激增,这或许暗示中国经济走势艰困,因商品运输和建筑业对柴油需求最大。然而,今年前五个月中国炼厂汽油产量增加9[%],这进一步支持中国正过渡成为消费型经济的看法。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增加,炼厂一直将汽油产出极大化以满足需求,这是消费者消费实力增加的迹象之一。
总之,中国原油进口仍有可能保持旺盛,尤其是石油战略储备这一未知因素仍会带来支撑。不过,越发明显的是在亚洲燃料出口上中国的分量越来越大,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据海关总署提供的历年原油进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已经突破5亿吨,但每年的原油产量仅2亿多吨。
最后笔者依然想为广大有车族打不平了,为什么低价进了这么多的油而油价却不断涨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均月收入为人民币6933元(约合1060美元)。中国居民实际收入10年间增长近150[%],中国经济收入不断增长,但是我还是认为油价不能猛增,你们觉得呢?
我写这篇帖子也是希望能遇到有缘人。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部分投资者的贵人,自己心软,看到有些别的老师的客户亏钱各种哭天喊地,心里挺不是滋味,但是我又不能直接把投资亏损的朋友抢过来,跟他们说我很牛,我可以帮到你,我没有办法让别人直接相信我,靠我这一张笨嘴我是没有能力的。所以相信缘分是对的。
不管第一感觉怎么样。都应该给对方一个了解的机会,我相信,你能看完这么多字,就是缘分。投资也是多半看缘分,如果你相信缘分,相信我可以用心为你做点什么,你可以试着和我交流一下,希望有老师的朋友们也可以收藏我的联系方式,没有谁能陪你走到天涯海角,也许哪一天你就需要我了呢?
欢迎添加笔者揽金霸主微信:ljbz66或者企鹅35335-7550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喜欢投资(原油,沥青,天然气,铜,银等贵金属)的你可以试着和我交流一下,没有谁能陪你走到天涯海角,但是人生关键的那段时光,希望由我带你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