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油价的“绿色”幽灵在欧洲、在全世界徘徊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共产党宣言》。当年,“共产主义”在欧洲盛行;如今,一个幽灵,“绿色”的幽灵在欧洲、在全世界徘徊,这个“幽灵”就是电动车技术。上一轮的高油价让原本隐藏在技术角落的新能源技术站到全世界的面前;现在,它打算颠覆一切,创造新的世界,真的可以这样吗?
挪威政党提出了一个新的法案,即“到2025年,挪威将会停售汽柴油车”。
德国经济部副部长Rainer Bake提出了一项新规定指出,到2030年德国将禁止出售传统内燃机汽车。
除去一个油气行业从业者的身份不论,仅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想尊敬一些政治家、环保主义者、企业家为“拯救”地球所做的努力,不管是开发未来的能源供给模式,抑或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尽力让自己看上去更“绿”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不过这一切似乎基于一个广为流传又似乎正确的事实,即“化石能源的储量越来越接近枯竭”,至于相信这个的人们,似乎对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习惯性地视而不见。
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分别是1257亿吨和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01亿吨和50.1万亿立方米,此外《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5)》也显示,2014年页岩气首次探明地质储量1068亿立方米。
翻看新闻,充斥着各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炙手可热的报道,似乎我们的媒体每天不发两条诸如“可再生能源”的新闻,就不够高大上。很多人有种错觉,即石油正在被所谓的“替代”,比如电动汽车正在“替代”油气汽车。但是,要知道汽车行业所消费的石油只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24[%]。而所谓的“电动替代”基本上是在汽车领域,航空、航运并未听闻有所涉及,但是即便是在汽车领域,所谓的“替代”量也是非常少的。
2013-2015年美国电动车和所有乘用车销售数据对比
回顾历史,2007年以前,在关于未来汽车的讨论中,电动汽车还都只是一个边缘话题,当时的热点和明星是生物燃料。不过短短几年之内,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便走到了舞台中央,他的支持者宣称,电动汽车可以打破石油在交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还有助于减少污染和低效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不过由于电动汽车实际经济性不佳、电池技术不成熟、综合碳排放污染大等问题,似乎也并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至少在可预见的二十年内石油和内燃机在交通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至于,一味地炒作电动汽车“代替”油气汽车似乎略显一厢情愿,一味地提出激进的所谓“替代”的政策也不免让人怀疑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相关哦。
美国2015年全部汽车销售量是1760万辆,而电动汽车只卖了10万辆。中国现在汽车的总保有量是1.65亿辆,而电动汽车保有量只有30万辆,所占的比例连千分之二都不到。
2016年3月,特斯拉Model S在新加坡被测试后被认定为“非环境友好车型”,遭开出了7万罚款。
可以预见,仅从交通领域来说,未来将注定发生显著的革命,这次革命的主题是提高能效和降低排放,摆在电动汽车面前的是克服成本、复杂性和规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与此相反的是内燃机的新技术将会很容易的融入到今天的现有规则之下,而且这并不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一轮的竞赛已经开始了,最终结果必然会对我们未来几十年的能源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请注意,现在庆祝“电动汽车”的胜利还为时过早!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程,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占其消费总量的40[%]以上,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油气消费比例达到65[%]。日本的石油天然气消费比例分别达到45[%]和15[%],油气消费比例也达到了65[%],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的油气消费比例也基本都维持在50[%]-60[%]的水平。
这个世界的工业文明得以存在,提供给70亿人穿的、用的,都是依靠着石油产品,在实打实的需求存在的前提下,油气行业就不是一个夕阳行业!至于环保,油气行业一直都在改进,一样可以变得更“绿”,不是吗?
(本文由金手火眼撰写,仅代表个人看法,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对原油,铜,沥青、外汇投资有兴趣却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或者现在手中有想解套,获取心态指导,投资计划,关注本人权译霸金获取在线指导,以及最新投资资讯。)微信jshyfx,QQ77676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