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為亞洲其它經濟體創造了新機遇
綜合媒體6月22日報道,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日前在做客福克斯商業新聞網的時候指出,不管英國是否脫離歐盟,現實都已經昭然若揭——歐洲在經濟層面正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了。
“世界經濟的未來是在亞洲,在印度、中國、印度尼西亞,以及其他東南亞和印度支那國家,那諸多的新興經濟體。”麥嘉華表示,“西方世界相對於新興市場,其重要性正在日益降低,而且不單單是在經濟層面,在政治和地緣政治層面也是如此。”
據彭博社報道,雖然英國退出歐盟將幾乎可以肯定地在歐洲引發一場血雨腥風,但是該事件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體的影響或許要溫和得多。這是倫敦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在報告中給出的結論。該機構預計,“英國脫歐”充其量會讓整個亞洲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滑0.2[%]。
數據顯示,2015年,亞太地區依然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占全球增長的60[%]。亞洲在全球經濟產出表現平平的形勢下展現了其實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5月3日曾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會拖亞洲整體經濟的後腿,但亞洲經濟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IMF亞太部門主任李昌鏞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亞洲仍然受到全球經濟疲弱複蘇和中國正在進行的必要的經濟再平衡改革的影響”。但他表示:“大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內需彈性還是很大的,各國的實際收入仍在上升,特別是大宗商品進口國正受益於商品價格的反彈,許多國家也出台了宏觀經濟支持性政策。”。
《中國日報》早前發表的評論文章則指出,對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持過分悲觀的態度是不恰當的。當我們觀察亞洲經濟體時,會發現以下幾個樂觀理由:
第一,盡管中國經濟增長可能繼續減緩,但這一趨勢卻是平緩的。中國漸漸不再依靠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發展經濟,而是更加注重中產階級對高質量消費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中國經濟結構轉變為其它經濟體創造了新的機遇。
第二,亞洲其它經濟體將從改革中獲益。目前,印度正在試圖推動制造業發展,並計劃通過“印度制造”戰略與全球價值鏈相對接。同樣,印度尼西亞也正在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局面朝着推動制造業發展轉變。
第三,亞洲地區經濟體從亞洲金融危機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並為減少金融脆弱性采取了相應措施,增強了在遭受外部衝擊時的恢複力。
這也就是說,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亞洲經濟增長依然強勁。繼續推進結構改革將提升亞洲增長潛力,確保亞洲在全球增長和減貧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湖南有色瀝青技術分析】
從短線來看,當前瀝青的波動體現為衝高難以突破,走低支撐強勁,整體的走勢維持區間比較明顯,如果當前的波動節奏延續到晚上,晚間的波動預計也不會很大,並且今天是周五,很多投資人會選擇在較有效的位置獲利離場,這將打擊原油的進一步上升,故晚間行情維持低位震蕩的概率極大。
筆者國際金融理財師(CFP)對石油市場研究數年,對於策略解析以及資金管理有獨特見解。一直致力於為國家、投資朋友奉獻一份力,這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金融界的一段低調傳奇。在貨幣市場,你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我以及我身後的一群人,除了老師的角色,我更希望的是誠心去交你這個朋友,我能給你的就是:教你如何做好一個資產管理者。
本人對現貨原油、瀝青、銅、白銀等大宗商品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單不順或投資經常資金縮水,那麼你可以多關注本人。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個人微信:934295330(長按可以複制),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