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利论金
惊讶、忧虑、焦急、失望,这一夜,全世界都在守望英国命运。刚刚,公投的结果出来了,结局大反转,英国脱欧了!不知道一手策划公投的卡梅隆有没有哭晕在厕所。反正人民币是哭了。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1关口,最低至6.6271元,创2011年1月以来最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3关口,最低至6.6520元,单日内暴跌700点,单日跌幅达1[%]。
由于英国脱欧,在岸人民币短期走势将偏弱,有跌向6.68的风险。海外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将促使美元、日元、美债上涨,英镑、欧元等非美货币贬值美指的上涨将导致人民币CFETS指数和中间价面临被动贬值压力。预计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出现极端波动,可能会通过中间价和入场干预的方式稳定汇率。
最近一年,国内国际但凡发生点什么事情,人民币汇率就会及时做出反应,而貌似最多的回应就是:下跌!自从去年8·11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时不时的就成为市场的关注,不论是英国脱欧的联动影响,还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倾向,都能在人民币汇率上掀起一些波澜,这种波动自然会引发市场的警惕之心。
细数人民币前三次大跌,人民币这一年之内遭遇了什么?
第一次人民币大幅贬值发生在2015年8月11日,这天早上,人们惊讶地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竟然以6.2298开盘,较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1136个基点(接近2[%]的变化),降幅为有史以来最大。
在此之后,人民币便如受惊的小鹿一般,对市场的风吹草动分外敏感。于是在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决定后,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指数双双大幅贬值,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离在岸之间的汇率差导致的套利行为形成了贬值的恶性循环,央行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操作,同时施加了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
央行的一系列干预政策最终稳定了市场预期,人民币暂时平静了一段时间,然而没多长时间,人民币经历了最近一年第二次大幅贬值,由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导致。
这是由于美联在2016年4月底会议纪要显示全球市场低估了联储6月加息的可能性,美元加息预期迅速升温导致隔夜美元大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五一”假过后开始持续下滑,5月19日报6.5531,较前一交易日贬值315个基点。
但随后,美联储以“全球危机”为由,暂缓加息预期。由于市场渐渐接受了新的中间价定价机制,这次市场情绪相对平稳,没有大规模恐慌购汇等现象。
好景不长,今年6月份以来,原本受到惨淡的非农就业数据影响而走弱的美元,因为在英国脱欧公投预期的影响下开始小幅上涨,由此人民币兑美元再次下跌。
第三次贬值是由于MSCI明晟6月15号宣布第三次将中国A股拒之门外,这使得人民币雪上加霜。于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度突破6.6这一重要的市场心理防线,报收6.6001元,端午节期间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指数创4个月以来新低。再加上A股被MSCI拒之门外等多重因素,人民币汇率再起波澜。
庆幸的是次日凌晨,美联储6月份议息会议结束后的声明表示,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美联储最终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同时联储官员全面下调未来加息次数预期,就加息的态度再次“放鸽子”。
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弱化影响,隔夜市场上美元走弱,人民币也及时被从6.6关口上拉回来,周四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6.5739。虽然这次人民币汇率有惊无险,但实际上近期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波动确实加大。
今天,由于英国脱欧,人民币开启了第四次大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1关口,最低至6.6271元,创2011年1月以来最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3关口,最低至6.6520元,日内跌近700点。并且预计短期走势将继续偏弱,有跌向6.68的风险。
不到一年,四次贬值,人民币为何一贬再贬?
从国际市场方面分析,英国脱欧公投和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路径对于人民币的汇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脱欧导致的人民币下跌只能算是全球市场的短时波及。而美联储加息除去年给人民币造成了较大压力之外,由于美元总体上还是处于弱势,所以说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是中间价大跌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这种理解过于简单。
从国内政策方面来分析,8·11汇改和CFETS指数推出后,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出现了较大变化,即定价中的市场化因素大幅上升,非市场化因素趋于弱化,所以货币调控或是市场,都无法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取得压倒性优势。
从外汇投资者的心理方面分析,中国在房价拐点与否的问题上尚未有定论,股市在去年也刚经历一劫,投资者的内心的敏感因素被充分调动,当恐惧和贪婪的较量中恐惧占领上风时,对于灵敏度极高的外汇市场出现反复波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追问这一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在可控范围内吗?
对此,决策层态度十分明确。央行强调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在继续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打击违法行为,但所有正常用汇都是有保证的、自由的。
而且,从近几年来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央行不断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而随着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和持有人民币,参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博弈的供求方日渐增多,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加灵活渐成必然。
不过,在迈向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期待汇率、利率相对稳定,同时保证国内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多个政策目标相互平衡绝非易事。
那么,该如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首先,正确认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流动。
客观来讲,资本流动具有双向性,一个成熟的市场能清醒认识资本流入的好处,就必须正确认识资本流出的合理性,而不能过度敏感。在美元加息预期不改的背景下,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的确可能让部分资本选择离开,但这并不是一种恐慌性逃离,这是经济客观规律使然。其次,全面评估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汇率问题,也是国内一系列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放资本账户、加大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对国内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望成为一系列金融改革的催化剂。而提升外汇的资产配置效率正是改革的新要求之一。尽管我国一直是外汇储备大国,但我国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收益率和成本并不匹配。如何通过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资产的收益率,降低对外负债成本,有效利用外部杠杆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再次,妥善管理可能的汇率波动风险。风险总是客观存在。尽管在中高水平的经济增速的支持下,人民币不具有长期贬值基础,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幅增加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量避免的不是波动本身,而是其可能带来的伤害。因此,与其担心改革的风险而畏手畏脚,不如制定妥善的风险应对预案。国内市场并不缺少外汇风险管理工具。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工具和制度设计;从企业角度而言,要告别投机等赌徒思维,不要把重心放在投机性套利上,而应通过套期保值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例如,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通过外汇远期、交叉货币掉期等常规衍生产品避险,或调整业务模式,实现外汇对冲。汇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应对也需要过程。培育成熟、完善的市场,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妥善把握窗口期都是关键要素。而正确、全面看待改革,不否认风险,并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预案,是达成共识、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分析师这7年中,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纵观国际热潮,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是现货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和仁利聊聊。现货投资,很多时候,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心,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要么,你错失机会,要么,你跌入陷阱。现货市场运动规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趋势。顺势而为是投资者长期生存并获得盈利的重要法则。仁利老师微信: Jrfxs1 长按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