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个靠借贷消费的国家,同时因为它是第一强国,美元成为了世界的支付和储备货币,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强势,有到处借钱的资本
外汇必须保值增值,同时随时应付支付,投资美国国债是最好的渠道,美国国债流动性最好,金融市场最发达,世界上的国家和金融机构都投资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在市场上把自己的美国国债变现应付自己使用,同时还有利息收益。 买股票风险太大,大力去买大宗商品。
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学术界有不少批评的声音。体现在当前政策导向中的一种主流观点是内需失衡,即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多,消费太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误读。
先说消费问题,我认为,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算,中国消费被严重低估了。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的住房消费被低估。美国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20[%],占GDP的14[%],其计算方法是:如果你租房住,租金就是你的住房消费;如果你是自住房,也按等价租金来计算。中国的住房消费仅仅占居民消费的8[%],占GDP的3[%],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
第二点,服务部门的消费被严重低估。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印度是57[%],泰国是53[%],而中国仅45[%]。人们经常拿这个数据来论证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太低,但是数据背后的不可比性往往被人们忽略。
再来看投资。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多年来被严重高估。将每年各省公布的当地GDP数据加总起来,都要高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例如,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万多亿元,2012年高出5.76万亿元,2013年高出6万多亿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各省之间在统计中的重复计算,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注水,这两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
(本人对于对于投资有一定的见解,最主要的是研究股指、期货、外汇、现货产品,关于国际消息对此投资产品都会有较大的影响,目前股市大幅动荡,国民不少人资金被套,同样期货、现货产品也随之波动不平凡,但是优势较多可进行买涨和买跌,无论朋友你在这个市场上做的如何,那么都可以进行一个关注,多一份选择多一次机会。并无害处。俗话说,千里马还需遇伯乐,如果你是那匹千里马,那么我愿意做那位伯乐,一起在这个市场战斗下去。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认为中国经济中消费低估了10[%],投资高估了10[%],加在一起GDP总数可能差不多。现在官方统计投资占GDP比重47[%],比重应该减少10[%],也就是37[%]左右。日本、韩国早期经济增长的时候,投资占GDP比重也是40[%]左右。据此判断,中国经济不存在失衡问题,我们的投资比例仍在正常区间。
美国过去很多年,也曾经是长期存在贸易的顺差,出口很多,进口相对来说少。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几十年存在贸易顺差。因此这两个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是这个财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美国是黄金,中国是外汇。
我们中国财富的存量和美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别。道理很简单,如果财富主要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积累的结果,美国很早的时候经济规模就是世界第一,比我们国家经济规模要大很多,它的年产出多年来都是比我们多的。
对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干扰了我们对政策导向的选择。中国经济现在增速放缓,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所谓的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框架下,一些正常的合理投资受到质疑,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不但公共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民间投资积极性也受影响,很多民营企业家持观望态度。
我们的外汇储备是有收益的,买的美国的国债(国债是各国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证券,因此,国债的收益率也就成为了自由市场中的市场利率,因此意义也很重大),欧洲政府的一些债券,收益率不是很高。所以怎么样用好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是人们多年来一直议论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存量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中国的家底是越来越厚。我们可以说正在进入财富时代,在进入资产负债的时代。如果说过去30年,我们主要是流量方面赶超发达国家的话,现在已经进入了存量赶超的这个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我们流量赶上美国,也要看到存量还是有差距。如果把存量当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的话,也就是可以说到那个时候,在综合实力至少物质综合实力方面跟美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投资心态,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策略,操作手法与思路,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铜等现货投资,金融行业,形态万变。我所希望的就是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经验,为大家服务。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本人威信:zcw930129,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