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琦媛采金 V信:yr120327
导读:
在俄罗斯石油公司传出出售股权消息之后,彭博社刊文称,由于俄罗斯国内外的历史、政治包袱,这是一笔风险很大的交易。英国石油公司就是前车之鉴,因而买家必须狠狠砍价。
近期,政府型原油公司被卖掉成了时尚。之前有沙特阿美的IPO,现在又有了俄罗斯政府要出售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股权给中国和印度的买家。同沙特王室一样,俄罗斯政府也面临着低油价带来的财政压力。由于俄罗斯联邦预算的40[%]来自于油气收入,看看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就知道其现在是靠什么续命。
虽然诸如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India's Oil & Natural Gas Corp)的公司,会认为这是一个染指西伯利亚等地的油田的好机会,如果确保俄罗斯分到一杯羹可能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是别忘了投资俄罗斯的风险。
历史上,苏联解体后时任总统的叶利钦(Boris Yeltsin)需要资金,因此一批用白菜价收购了战略资源的寡头群体一度统治俄罗斯。普京激进地打击了这一现象,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尤科斯石油公司(Yukos)一案, 既是基于民众支持,也得利于2000年之后油价的黄金期。 但是现在俄罗斯政府又需要钱了。叶利钦时代的私有化的恶果,不仅仅普京记得清楚,公众也没有忘记。国立民意调查机构VTsIOM2个月前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反对出售国有资产。就算出售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市值约110亿美元)的近五分之一,俄罗斯政府依然是大股东。难保俄罗斯政府不会故伎重演。要知道,俄罗斯在透明国际的腐败指数上(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s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仅排名119(统计总是是168个),沙特是48。 更何况,沙特政府出售沙特阿美约5[%]的股份,再考虑到该国的原油政策从支撑价格转变为扩大市场份额,潜台词就是页岩油把市场引入了长期的低油价时期。在一个竞争性提高的市场,拥有低成本供应来源才是最重要的,项目时间表越短越好、政治包袱越轻越好,而这都不是俄罗斯的强项。
实际上,潜在买家有一个很好的成例。英国石油公司(BP)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19.75的股份,但是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董事会困难重重。因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卖家一定要狠狠地砍价。
人有时候,就是有这样一种态度,讨厌别人的说教,所以对于一些经验性的东西或者是教训性的东西总是听不进看不懂懒得理莫关心冷处理.这就是俗话所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这样说,其实并不是说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只是说明一个现象,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意识,保护自我不受他人思想影响的心理。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在现货沥青市场很多时候失败者教训或者是成功者的经验我们不得不说了,因为某一天我们真的遇到时,才知道多么的重要。投资的朋友有疑难点都可以找琦媛老师微信:yr120327。套单,锁单的朋友不要慌,不要怕,心态摆正,冷静,理智的对待,才会给出做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