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石油屡上头条,其惨淡的业绩让国人倍受关注,同时也让人民失望至极,大家是否知道曾经的中石油是多么辉煌,业绩多次位于国家经济行业榜首,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肯定是有其杀手锏的,定价机制就是成就中石油光辉业绩的重要因素。
千亿利润受益石油定价机制
从国内开采看,国家赋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垄断开采权力,只要把石油和天然气挖出来就保赚不赔。因为,中国石油自给率不到50[%],而且需求量还在急剧增加。这种开采权不管赋予谁都能赚钱。就像这几年的煤炭一样,只要挖出来就是人民币。实际上,中石油是在拿国家赋予的开采垄断权力赚钱。
从进口石油看,目前发改委所谓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其实是给予中石油“只赚不赔”的机制。这个价格形成机制核心是国内油价加上石油垄断企业的利润后,随着国际油价涨跌而涨跌,其中包含了中石油等两大石油集团的“合理利润”,合理到什么程度?到底合理与不合理?弹性很大,只有天知道。实际上中石油、中石化只是个二道贩子罢了,是从国际石油价格中剥去一部分利润罢了,这部分利润是让消费者买单的。
因此,中石油千亿利润是受惠于国内开采的特许垄断权和进口原油包赚不赔的机制。但是,这个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除了“包赚不赔”的漏洞外,另一个至今没有被人们发现的巨大漏洞是,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按照国际油价涨跌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高低的。这恰恰把中石油国内开采出来的石油完全忽视了。国内开采供给的石油价格应该远远低于按照国际油价变动定价的国内成品油价。如果把从国际进口油价成本和国内开采石油成本加权平均的话,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绝对低于按照新价格形成机制确定的价格。由于这个巨大漏洞,可能导致另一个漏洞是,中石油、中海油极有可能把国内开采的原油出口到国际上高价卖掉,再从国际市场购买高价油,从而赚取更大利差。要不,怎么国际油价稍有上涨,石油垄断集团就说赔钱,就以断供相威胁要挟涨价;而到了季度、半年度和年度公布业绩报告时,却动辄几百亿利润甚至上千亿利润呢?中间的空子可能就在这里。
中石油千亿利润背后是消费者承担的比美国油价还高的残酷现实。国家发改委已经透露将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笔者建议一是要改革只赚不赔的机制缺陷,二是一定不能单单按照国际油价涨跌来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而要将国际油价成本和国内生产的石油成本综合平均以后来确定国内销售价格。
如今中石油为何屡屡巨额亏损
中石油有这样的定价机制稳赚不赔是必然的,现如今不但不赚钱还产生了巨额亏损,让很多人不可思议。2015年以来,原油价格的低位徘徊及国内天然气价格的降价是中石油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石油是“三桶油”中生产原油最多的企业,其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原油生产量便超过了中石化与中海油前三季度的原油总产量。2015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生产原油7.2亿桶,其中国内生产原油6.1亿桶;中石化生产原油2.6亿桶,其中国内生产原油2.2亿桶;中海油生产原油3.67亿桶。
中石油同样是国内天然气最大的生产商。2015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生产天然气2.29万亿立方英尺,同样大幅超过中石化的5300亿立方英尺及中海油的3622亿立方英尺。
除去国际原油价格在2015年的下跌及低位徘徊,国内的天然气价格同样在2015年进行了两次下降。2015年2月末,国家发改委宣布,按照现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将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提高0.04元,4月1日起实现价格并轨;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自2015年11月20日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幅度为0.7元/立方米。
在韩晓平看来,除去原油及天然气价格的下降,人工成本高企也是中石油利润缩减的原因之一。中石油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显示,集团从业员工总数达到150.02万人。
“国内许多油田经过多年开采,资源水平已经比较差,但是如果在低油价下停止开采,有的油田未来重新开采的时候可能难以出油,而且一旦停止开采,许多油田就没办法养活员工了。此外,中石油的员工数量相比国际上相同规模的公司超出数倍甚至多达10倍,无法像其他国际石油公司一样裁员,因此人工成本的负担较重。”韩晓平进一步解释道。
可能因为中石油亏损原因使得国内成品油将迎来”五连涨“,赚取国人钱财来弥补一下损失,国际油价与成品油价始终不能同步,国人已经有怨声载道了,成品油价还在上涨,而不然国际油价仍处于低位,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国际原油行情。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带来收获,在接下来的投资里顺风顺水,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我咨询,我不仅是一位指导老师,更是你的合作伙伴。
需要更多资讯,或是需要了解原油,沥青及铜策略指导,
请关注佳旺老师微-信 3060956798
我会为您提供沥青、原油、铜等分析策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