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现如今日本制造业产品“品质过剩”已经成为了削弱其竞争力的弊端。
譬如说一个热水壶,可能按照现代生活的节奏,五六年用过后就产品更新换代淘汰掉了,但是日本制造的品质太好,结果淘汰了可惜,还不如品质略低,但价格低廉的东西来得划算,所以包括日本的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在彩电洗衣机等家电领域,日本制造业在中端低端已经难以匹敌中国制造业已经是既定事实。
品质过剩原先是日本制造业崛起的开端,现在又成了其衰亡的原因,这也和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必然发生的技术转移分不开。新兴市场的开拓是指购买力低下的市场,譬如以前和目前大部分的中国市场,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日本制造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退而求其次,给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日本制造业厉害之处
日本二战后学习美国的生产管理方式,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创新。
品质管理方面:
把美国的精英主义品质管理改造成了大众主义质量管理,强调了全员参加,推广了零缺陷运动。接着著名的大野耐一创立了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精华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减少时间人力和材料浪费,对产品品质实施彻底的管理。
组织创新方面:
形成了主力银行和交叉持股的金融体制,银行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给日本企业创造出极端稳定的环境,只要一心一意拓展市场份额,推出新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为了投资收益率进行裁员。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注重长期交易,大工厂把生产制造转包给小工厂,这种转包关系十分稳固。
企业内部也注重 “现场”工人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注重培养现场工人的技术水平。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对比美国的福特生产模式可以发现,福特主要是靠高度的标准化,是对物的管理,但是日本的制造业更多的是靠对人的管理实现的。
日本制造业的关键还是靠上述列举的制度的变革,是这些制度塑造了战后的日本社会风气,即“在一个稳定的生产条件下兢兢业业生产优良品质的产品”,然后是这种风气塑造了日本人的严谨刻板的品格,是这些人在企业、或制造业第一线,改变并塑造了日本制造业的性格。
笔者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沥青、现货铜及白银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被套单、锁单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重视本人的文章。添加微信dan6571668(长按可以直接复制)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