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信:huajinhu0606
消息面——
美联储6月16日暂定不加息属预期之中。但美联储究竟的加息动态一直左右着市场。不过,在仔细剖析本届美联储的管理手法后,所谓的“加息预期”只不过是个“幌子”。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在今年的走势引人深思,到期收益率在2016年2月10到达阶段性高点后就开始了持续的回调,其中CCC及以下级到目前为止仍然在继续下降。这种趋势性的变化背后一定隐藏着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那么2月11号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德银宣布回购50亿美元债券;二,美联储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听证会的回答环节中表示,“当前金融形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度在下降”、“美联储在研究,如果经济形势恶化,负利率是否对经济有帮助”、“未来负利率并非毫无可能”,这些表态清晰的表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从2015年12月开启加息时的紧缩状态回到了再度宽松的预期上,这对主要的金融资产的价格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CC企业债收益率开始了持续的回落,股市则开始了持续的反弹,原油价格也一路走高。
由此可见,美联储的预期管理有时并不需要真的有实际的宽松动作就会起作用,进而对风险偏好和资产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美联储的宽松预期对短期的经济数据也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刺激,伴随着美元的走弱和油价的反弹,美国工业产出降幅逐渐收窄,就业数据继续好转,经济指标也不断向好。
因此,从本届美联储的预期管理的风格中,可以依稀看到格林斯潘的影子,即不能容忍资产价格的下跌和经济的回调,试图用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的大幅波动。如果从对这个理念的认识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走向,以及加深对所谓的“加息预期”的认识。
在2月11号美联储重回宽松货币预期之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好转,部分经济数据回升,于是市场中对加息预期的念头又重新出现,特别是五月中旬之后,美国短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加息预期明显抬升。
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逻辑:美国经济数据好转基于美国货币政策重回宽松的预期,如果美国货币政策重回紧缩预期、甚至再度加息时,美国的经济数据还能保持复苏态势吗?显然加息预期和经济复苏不可共存,特别是在美国石油产量快速下滑的时候,美国随时有可能中断脆弱的复苏进程,加息预期不可重启。因此,我们看到了6月以来的两个重要事件:大幅低于预期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以及非常鸽派的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
众所周知,新增非农就业数据的短期波动非常大,但ADP新增非农是较新增非农更加平滑的数据,最先公布的5月份ADP新增非农数据比4月份回升,但后公布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却显著不及预期,鉴于新增非农数据的短期巨大波动性,我们更应该相信ADP新增非农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就业并不像新增非农显示的那么差,但由于新增非农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这个严重低于预期的数据可以向市场更清晰的传达美联储短期不会加息的信号,因此数据公布之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短期的加息预期几近消失。
紧接着就是6月15号结束的议息会议声明,美联储再度向市场强化了宽松的信号,在声明中特别指出了劳动力市场改善的步伐出现了放缓,预计今年加息一次的决策者从3月份的1位增加到6位,利率正常化的恢复过程比他们此前预期的要长。市场目前对加息的预期出现了显著变化,预期今年内不加息的比率已超过50[%],这对改善美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有重大作用,这表明美联储的预期管理又一次凑效了。
从这一届美联储对市场预期管理的特征可以清晰的看到格林斯潘的影子。耶伦在15号回答记者提问中表示,“美联储的政策应该支撑经济朝目标进展”,由于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过度使用,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枢已经出现了中期不可逆的下降,因此这意味着美联储必须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宽松力度才有可能达到他们所谓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就是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不过大部分人和机构都是短视的健忘的,为了不承受短期的痛苦,他们宁愿把危险推后,并让危险越积越大最终成为危机,但这已经不关他们的事儿了,所以当下重要的是:宽松以及更大的宽松,上涨以及持续的上涨。
基于以上分析,美联储在短期内料继续坚持宽松的政策立场,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会持续,风险点又从内部变成了外部,包含两个:一是原油价格可能因为库存的增加而重新出现下滑、美国油气开采行业下滑以及美元上涨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二是,新兴市场危机的风险还未结束,也有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微信:huajinhu0606扣扣931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