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廉霸金 投资原油指导 微信:WLBJ59 q:462429506
摘要 从供需角度看,由于石油需求逐年上升,因而油价变化更多由供给决定,其中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非OPEC国家市场化的投资与生产,石油产业上游投资的趋势变化对原油产能产生滞后影响;
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卡特尔亦不断调整其竞争策略,两大因素共同影响全球油价走向。
上游投资与原油产量的传导:非OPEC国家产量变化滞后于投资,OPEC国家产量与竞争策略有关。
非OPEC国家石油生产主要由跨国石油公司所掌握,投资和生产行为更为市场化,大型石油公司年度资本支出紧随油价变动,页岩油的投资水平则取决于油价是否持续低于盈亏平衡点。2000年以来,资本支出传导至原油产量约需1-2年。
14年以来油价下跌,大型石油公司投资减少,必然导致未来一两年内石油产出的下降。OPEC国家石油生产多由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上游投资持续增加,呈现战略性特征,而OPEC石油产量则更多受竞争策略影响。
OPEC的石油战略目标权衡:OPEC自成立至今,始终谋求维护石油生产国的利益,获取稳定的石油收入。油价和产量是OPEC的主要石油策略目标,而两者之间的权衡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竞争的压力。
外部竞争与OPEC历次策略变化:1973年至今,OPEC的石油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1973-81年:提高油价,谋求自主性。
OPEC国家夺回石油主权,试图减产提价但并不成功,非OPEC国家未能形成竞争性产能,令油价得以维持上涨。
2)1981-85年:试图限产保价,最终失败。西方国家需求下滑,OPEC试图通过产量配额减产保价,但非OPEC国家竞争性增产,最终油价下跌,OPEC产量占全球比重也降至27.6[%]的历史低位。
3)1986-2004年:扩大产出,大打价格战。陷入困境的OPEC国家在限产保价失败后,决定逆转竞争策略,扩大产出,与非OPEC国家展开激烈的价格战,沙特自此开始为市场份额而战,油价长期维持较低水平,OPEC份额终于恢复至42[%]。
4)2005-11年:需求快速增长,供给适度紧张。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非OPEC国家无力提高产能,OPEC才重新主导全球供给,得以坐享高油价带来的额外收益。5)2012年-15年:坚持不减产,挤出页岩油。而2012年以来,美国页岩油产量剧增,再次威胁OPEC市场份额,页岩油已经成为传统石油强大的竞争对手,沙特等国家决定再次采取竞争性扩产政策,以挤出页岩油。
6)16年以来:挤爆页岩油后,试图冻产。 未来两年石油产量趋势:非OPEC产量下降,OPEC试图冻产。14年以来,随着油价大幅下跌,石油企业大幅下调资本支出,美国等非OPEC国家供给在未来两年将明显收缩。而趁页岩油元气大伤之际,OPEC试图将利益最大化,今年以来频繁召开冻产会议,试图将产量冻结在当前的历史高位水平,虽然由于伊朗和伊拉克的反对未能达成实质协议,但其冻产意图昭然若揭。
近期油价趋势:供给冲击助推油价上涨,不排除达到60-70美元的页岩油盈亏点。今年以来油价的大涨与一系列供给冲击密切相关。预计未来非OPEC国家减产、OPEC国家产量维持高位不增产,油价或缓慢上升,只要油价不超过60-70美元的页岩油盈亏点,OPEC就无需担心冻产造成份额的流失。但若油价超过70美元,则页岩油会卷土重来,油价会面临供给大增的压力。
石油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但由于石油需求逐年上升,因而油价的变化更多由供给决定,其中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非OPEC国家市场化的投资与生产,石油产业上游投资的趋势变化对原油产能产生滞后影响;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卡特尔亦不断调整其竞争策略,两大因素共同影响全球油价的走向。
1. 上游投资与原油产量的传导 油价、产出与上游投资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油价处于低谷,石油公司投资减少,低油价刺激储备需求,库存高企;
2)油价开始上升,先是过剩产能得到利用,接着石油公司重启资本支出;
3)新项目投产,产量大幅上升,油价从超涨到停涨;
4)供给过剩,油价跌回低点。 从历史上看,非OPEC国家(主要由大型国际石油公司进行生产)生产活动更为市场化,投资、产出与油价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而OPEC的投资和生产行为具有更强的战略指向性,两者共同作用对油价产生影响。 1.1 非OPEC国家:上游投资与原油产量存在滞后关系 非OPEC国家石油生产主要由跨国石油公司所掌握。沙特、伊朗、委内瑞拉等主要OPEC国家的原油生产掌握在国有石油公司(NOC)手中,而非OPEC国家石油生产主要由跨国石油公司(IOC)掌握。
Bloomberg收录的大型国际石油公司和北美独立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占非OPEC国家原油总产量比重超过60[%]。 大型石油公司年度资本支出紧随油价变动。从历史上看,石油公司年度资本支出紧随油价涨幅变动,在07年之前常有一年的滞后,08年之后年度数据基本同步。 页岩油投资增速则直接取决于油价是否持续低于盈亏平衡点。页岩油开采具有前期投入大,维护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其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预期是否将长期低于盈亏平衡点(Bloomberg估计15年平均为68美元/桶)。
因此14年尽管油价大跌,但直到年末才跌破60美元,页岩油企业在当年大部分时间内增加产量仍有利可图,因此北美独立石油公司投资创历史新高。而今年上半年虽油价大涨,但仍未达到盈亏平衡线,因此上半年投资料难大幅提升。未来页岩油投资水平则取决于对中长期油价的预期。 2000年以来资本支出领先原油产量1-2年。大型石油公司投资传导至产量约需要1-2年时间。05-08年总资本支出和开采支出增速加快,反映为06-10年的产出增长(除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出下降)。而14-15年的投资减少,则自15年才开始体现为产出增长放慢,非OPEC新增产出由14年的230万桶/日降至15年的100万桶/日。
可见,资本支出的增加转化为产量增加有1-2年滞后。 从美国石油钻井数据来看,页岩油投资传导至产量较快,约半年时间。全球钻井数自14年底开始快速下降至今,产量则在15年10月见顶,滞后约1年。而从美国来看,本轮油价下行自14年6月开始,美国石油钻井数于当年9月见顶回落,原油产量则于15年4月到达峰值,此后钻井平台数量断崖式下跌。由于美国新增原油产出中页岩油占大部分,由此粗略推测,美国页岩油投资或领先原油产量半年左右。页岩油衰减率极快,高达80-90[%],绝大多数产量都是在最初始的1-2 年内完成,因此其产量和钻井数的滞后期相对较短。
文/威廉霸金 投资原油指导 微信:WLBJ59 q:462429506
上半年页岩油上游投资的持续下滑,意味着年内产量或将持续下降。 1.2 OPEC国家:投资持续增加,产量与竞争策略有关 OPEC国家:上游投资持续增加,本轮油价下跌投资亦未有显著下降。OPEC自2011年以来上游投资快速增长,钻井平台数量持续增加,在本轮2014-15年的油价下跌过程中,OPEC钻井平台数量也仅小幅下降,与全球总量的剧降形成鲜明对比。持续的投资令OPEC国家在产量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2013年至今,OPEC原油产量增速持续加快,投资和产出之间的时间关系较弱,显示OPEC整体对产出具有一定的战略控制力,并具有一定的扩产潜力。 从更长时期来看,OPEC国家也在持续增加石油产业的战略性投资,而石油产量则更多受竞争策略影响。
OPEC国家数据透明度较低,我们以沙特石油业投资管窥OPEC整体情况。过去40余年中,沙特石油业投资(绝大部分为上游投资)除80年代中期曾有下滑之外,多数时间处于增长趋势之中,特别是2009年至今,石油业投资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其产出则曾经历巨大波动,显示产能较大的OPEC国家,其石油产量并非由前期投资所主导,而更多是一种竞争策略的体现。 为何OPEC国家上游投资较少受到当前油价的影响?OPEC的产出规模又是如何决定的?对未来一段时间油价的走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为回答这些问题,还需对OPEC的石油策略进行分析。
2. OPEC石油策略与油价周期 2.1 OPEC的石油战略目标权衡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自成立至今,始终谋求维护石油生产国的利益,获取稳定的石油收入。OPEC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五国于1960年成立,以合作对抗当时垄断石油生产的西方大型石油公司,谋求本国经济利益;此后,OPEC国家于1973年第四次阿以战争期间发起对西方的石油禁运、提价和国有化运动,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此后开始正式实施石油战略和石油政策的协调。自成立至今,制定合理的石油战略和竞争策略就是OPEC存在的主要目的。 油价和产量是OPEC的主要石油策略目标,而两者之间的权衡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竞争的压力。OPEC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石油产业直接影响经济增速和财政收支,并决定国际收支的健康程度,因而油价和产量是OPEC国家最为关注的石油策略目标。
而OPEC在全球原油供给层面的相对垄断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同时追求高油价和高产出的目标,而相对垄断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 回顾OPEC成立以来的竞争策略演变,我们发现非OPEC国家的竞争压力曾经引发OPEC石油策略的剧烈变化。
文/威廉霸金 投资原油指导 微信:WLBJ59 q:46242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