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这轮围绕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的互联网繁荣,迄今并未给经济体带来较为显著的生产率提高,未来也不太可能会。这一繁荣更多是将已经存在的需求由线下向线上重新转移分配。笔者v信:qlang8
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门企业已经借助低成本融资和无盈利模式占据了市场份额,这一需求的再分配不太可能主要得益于分销渠道的高效。低成本融资,即流动性泡沫,很有可能才是催生互联网繁荣的主要引擎。
这个泡沫本身或许不会对经济体有太大的破坏性作用,因为相比全球经济的投资总量,这部分的融资数额还较小。但它给了中国一个“错误的寄望”,让中国以为能借此重振中国经济。如果人们认为互联网繁荣的潮水能把中国经济推向远方,谁还会有动力去推进改革?
连接已经被高度垄断,而业务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的问题核心在哪里,很多人都很清楚,那是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错配,从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流动性出现严重紧张状况并导致债务高悬等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呢?互联网模式下的消费经济、新型服务经济就被提出来了,尤其是阿里巴巴的11.11节日更是让很多经济学家、老百姓认为,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消费和服务必然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未来和方向。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未来和方向存在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的红利已经到了顶点并且正在快速下滑,互联网依然无法挽救正在快速下滑的中国经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定位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下的互联网核心问题,并分析其未来走势和可能。
众所周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其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淘宝网解决的是人和商品的连接,而微信解决的是人和人的连接,而百度解决的是人和信息的连接。至于其他连接,那就更多了,如人和支付的连接-支付宝;人和车辆的连接-滴滴搭车;人和餐饮的连接-饿了么等。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虽然各种互联网业务解决了连接问题,相当于现实世界中的高速公司以及各种公路、铁路,但是高度垄断已经形成,任何业务、公司需要使用这些连接,你就需要给建立这些连接的公司缴纳各种流量费用,如淘宝网的小店铺就必须购买各种流量。因此我们说高度垄断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连接好像四通八达的铁路、高速公路一样,已经成为收费的标志、已经成为BAT公司的护城河。高度垄断的连接已经阻碍新的业务、新的模式发展和创新出现。
时尚, 还是创新?
距离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已有十多年,一个更大的泡沫已经于2008年开始酝酿。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企业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宠儿。与2000年相比, 今天的互联网泡沫故事虽然背景不同,但受吹捧的理由类似。2000年时,有三个理由支持那些缺乏经验、缺乏营收、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获得超高的估值:第一,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所有商业被认为要么转移到线上,要么灭亡;第二,互联网世界里 赢者通吃;第三,网络世界里的先发优势巨大,因为消费者们不会改变他们的习惯。
历史可证,上述理由完全是错误的。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基本已消失殆尽,活下的企业只是在苟延残喘。全球经济正越来越被那些掌控着他们自己“商业王国”的跨国企业掌控。它们延续着一贯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颠覆的只是那些最容易受到数字革命冲击的行业:音乐、平面媒体和广电业是最主要的代表。
十几年之后,同样的理由又被应用于今天的互联网热潮。一度有传言称社交网络软件,如WhatsApp 和微信, 将完全打破现有电信公司的秩序,尽管它们仅仅是需要借助后者网络的软件。还有传言称,电子商务将完全取代实体店,这个说法与1999年何其相似。
社交媒体在今天异常受欢迎。暂时不考虑其商业潜能,它事实上很难带来经济体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没错,人们确实有了一个可以每天发布自己干了什么事的地方。但这能给经济体带来什么?甚至可以认为,社交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们低成本进行炫耀或自恋的场所。
在此轮互联网繁荣期,那些取代了短信的通讯工具大行其道。由于这些通讯工具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它们中的成功者往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吸引力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它们,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泡沫。
一旦它们开始收取较为显著的费用无论是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恶化用户体验的插播广告方式,竞争的压力都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忠诚度下降,就像在其他市场一样。“
赢者通吃”只在服务是免费时行得通。一旦缺乏这个条件,竞争将把所有人的资本回报率都压低至接近平均水平。
最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寒冬来了。
自2015年6月份以来,很多投资商已经不再投资,很多急需融资的公司已经死在融资的路上,著名的中关村咖啡馆也已经冷清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投资商不愿再投资或者不像以前那么情绪高涨呢?这是因为全球的资本寒冬来了,各国经济情况很不好,大家都在寻找资产的避风港,例如黄金,例如国债。而创业投资属于高风险资产,因此大家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纷纷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从而导致一片火热的互联网现在处于极端的冷清之下。
2016年以来,NASDAQ就很少对科技公司进行IPO,即使为数不多的IPO也是流血上市,上市的市值还不如之前的D轮或E轮融资股值,如SQUARE等公司。
在此情况下,如果大家认为互联网模式下的消费经济、新型服务经济可以有效地挽救中国经济那就错了。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瓶颈期,1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瓶颈,目前已经看不到新的模式、新的业务以及新的经济方向,而且高度垄断的连接让创业成本越来越大,好像现在的房租、人员工资一样。
对此,笔者预测:
1)BAT会更加疯狂的并购,已提高自己的连接质量和数量。
2)更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会倒在A、B、C轮上。不仅仅资本寒冬,更多的是因为没有用户、没有利润、没有收入。
3)在没有更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之前,中国的互联网将进入平庸期。我们看不到更多的明星公司、业务出现。
4)全球经济危机下的经济危险,让更多的投资人远离互联网企业(创业)。
5)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成本越来越高。
6)很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已经是庞氏骗局,击鼓传花,最后一接的人将倒在融资的路上。
未来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现在是互联网的秋天,随着全球经济的恶化,互联网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这样的互联网自己都存在问题,别再乞求其还能够挽救中国的经济了。
本人对原油、沥青、现货铜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原油/铜技术分析薇-信:qlang8(长按可复制)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