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用具制作精良、小巧别致,又由于是文人爱把玩的,经常和琴棋书画、品茗焚香等高雅活动联系在一起,广受大家喜爱,历来是经典的收藏选项。虽然当前价格偏高,但仍会受到市场关注。收藏文房用具不必把眼光盯在明清官窑上,应多关注高古文房用具,高古文房用具制作古朴典雅、色泽清丽、艺术水准更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还应关注明清民窑精品文房用具,这部分东西制作精细、器型丰富、色泽艳丽、存量较大,非常适合普通收藏家收藏把玩。
茶具、香具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收藏热点。茶具收藏应有战略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应关注古董茶具的收藏,目前古董茶具的价格仍然偏低,一把上好的民国紫砂壶只要不是名人制作,也只卖几千元,和几十万元一把的当代名家壶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国用香历史悠久,香文化博大精深,近代用香出现了断层,甚至把用香当做迷信活动对待。但随着人们对香认知的逐步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品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档香制品,如沉香价格就出现了暴涨。香具,作为品香的重要载体,势必会引起大家的关注,香具收藏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亮点。目前,香具收藏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除香炉以外还有很多香具不为人知,当下收藏香具入手早,可拔头筹。
此外笔者还呼吁有责任感的收藏家,应关注古代人物、动物陶瓷塑像的收藏,甚至可做专题收藏,并加强对其研究,积极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
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文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陶瓷会有较大升值空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多。收藏与其有关的陶瓷制品,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些重大事件的理解、传承中华文化,还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清初的统瓶、民国的洪宪瓷以及带有“文革”色彩的现代瓷器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
带有文字的陶瓷由于纪实清楚、文学性强,而受到市场追捧。比如,一件带有文字的康熙青花笔筒,可卖到200万元,如果是康熙山水纹青花笔筒,只卖20万元左右。然而,这种文字的加分效应,并没有在晚清民国的瓷器价格上得到体现。晚清明国瓷器上出现的文字较多,却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时期的陶瓷,只要出现文字,都是应当给予加分。
名人名家制作和定制的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一件蒋介石定制的粉彩瓷瓶,拍卖了600多万元;为毛泽东主席定制的7501瓷器,被看做现代官窑极品,其中一套水点桃花的茶具竟拍卖了1000多万元。中国历史上名人很多,制作和定制的瓷器存量也很多,大多数名人瓷器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其价位也很难和毛瓷相比,有心的收藏家可做些专题收藏,这不仅对名人有纪念意义,而且还会得到很好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