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金燕 威信:ya1212300
导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旺盛,消费量高速增长,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尽管天然气产量实现年均12[%]的高速增长,国内的天然气供应仍显不足。自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进口量迅速提升。有限的供给规模,以及从煤炭转向天然气的高额成本等不利条件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加了发改委“10[%]目标”的实现难度。
作为城镇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能源品种,液化石油气(LPG)将与天然气形成有效补充。因此,探索创新液化石油气运营新模式也成为燃气行业当下一个重要课题。
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已作为广为人知的绿色清洁能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作为城镇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能源品种,液化石油气需求也在持续攀升。尽管伴随油价下跌,炼厂LPG产量及原油加工量提升持续增涨,但由于炼厂自用量的增加及化工领域需求增长,在传统燃烧需求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净进口需求自2013年开始逆转大增。
从近两年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行业消费增长对比来看,两者燃气消费量的绝对值均在增长,但液化石油气表观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天然气。2014年,天然气消费量增长9%,液化石油气消费量跃升15%。而从今年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油价大幅度下跌、国内天然气的价格相对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消费增速明显放缓,预计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增幅仅3%。在同样的发展环境下,预计液化石油气的消费量增幅却高达18%以上。
天然气的发展间接促成了液化石油气产业链重组。显然,山区农村地区的需求增长是未来LPG表观需求的重要支撑。由于液化石油气市场已开始从城市向山区、乡镇集聚,贸易布局需要重新调整,LPG贸易和终端纵向一体化已是大势趋所趋。同时,LPG资源也已开始流向能够产生更大附加值的应用领域,不仅限于作为烹饪等家用燃料,也作汽车燃料、生物医药、农业养殖等深加工使用。
随着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上中下游产权放宽准入、管网分离、价格逐步市场化、互联网+等新趋势都使管道天然气行业逐步打破采购供应垄断、政府定价、客户锁定的体制禁锢,从垄断走向开放,从集中走向多元。
而在液化石油气行业,则通过近年的市场优胜劣汰与行业整合,从一开始的门槛低、投入小、恶性竞争,到兼并重组、清理整顿,集中度逐渐提高,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规范,逐步走向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并非简单竞争、此消彼长,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从长远看,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会长期共存,并作为两大主要支柱燃料互补发展。
目前,中燃已拥有600多万用户,8个液化石油气码头;拥有4个大型石化产品仓储物流基地,30万立方米储量的储存设施,以及亚洲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常温储存罐群;1支海上运输船队,530辆槽车;98个液化石油气分销项目,还有超过1000个零售门店,终端业务市场覆盖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区域10省。
终端与贸易的有效结合,充分体现了上下游合作的优势互补:加强上游采购优势,保障终端资源稳定,降低纵向一体化运营风险,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北方,与中石油就合作形式、实施步骤、实施办法等方面进行了多轮会谈,在双方共识基础上形成 LPG业务合作方案和分步实施办法;在南方,重点推动和加强与中石化的气源合作。
中国液化石油气市场巨大,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200万吨体量。随着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及对环保的更高要求,未来市场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正是具有这种对于市场的前瞻性把握,中燃集团勇于进行观念突破,不断涌现自我改革、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应时顺势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架构和体制机制。依托股权结构、融资能力、品牌、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经营机制和管理手段的优势,中燃集团将紧抓市场机遇,发展天然气业务和液化石油气业务,力争在2022年实现LPG销售量800万吨的宏伟目标。
——现货投资:钟金燕腾讯:942018180
——现货投资:钟金燕微信 :ya1212300
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工程及军事发展自然成型,作为经济学者,笔者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经济投资者们一段话,盲目跟风的投资好比拿*上战场没带*一般,只有听天由命的份。 中国正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道路上,中国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发展,正在推动中国成为金融投资强国! 投资长胜之道,心态平稳+风险意识+精湛技术。 加上金燕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想在投资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并且想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几个因素是必须具备的,而这些前期的你都是茫然不知,选择正确的指导,正确的老师,帮你建立自己一套完善的投资思路,是你能长远走下去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