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上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以下四点:一是我国油气资源总量丰富,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为301亿吨,同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石油地质与可采资源量分别增加了64[%]和42[%]。二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三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幅增长。四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正在逐步增大。
本次评价成果表明,我国稳油增气有基础。全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为885亿吨,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7万亿立方米,可供勘探的资源潜力大。预计2030年之前,我国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综合考虑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预计2030年之前,我国年均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000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将突破2000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将有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环境治理改善。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将重点在大型盆地的新层系、新领域和海域寻找优质储量,形成“东部可持续、西部快发展、海域大突破”的油气勘探开发格局。
在近两年的原油熊市中,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和以往不同,本周期内进口原油的主力军不再只是两桶油。随着石油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炼油厂也加入了“团购”原油的大军。
在经历了一年半的下滑后,国际油价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并在上周五盘中站上了每桶50美元大关。即便如此,目前也未看到中国减少进口的迹象:今年2、3、4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都超过了3000万吨,大批满载原油的轮船停在青岛港等待运往各大地炼,来自中东、南美、俄罗斯的石油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争抢市场——身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定海神针。
自2014年下半年原油踏上漫漫熊途,至今已近两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消费国之一,悄然加快了原油进口的速度。
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2015年达到3.35亿吨,而今年前4个月,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24亿吨。可就在2015年比2014年多进口2500万吨原油的同时,进口总值却只有8300多亿元,与2014年的1.4万亿元相比,相当于节约了5700亿元,降幅达到了惊人的40[%]。
如果从2014年7月开始算起,过去22个月里,中国共进口原油6.16亿吨,这一数字超过了2015年原油消费总量。也正是在油价处于低谷的2015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不过,尽管青岛仍然油轮压港,但国际油价已然告别了最低谷。自今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到5月底已接近每桶50美元。
“这对中国后期的进口量不会有太大影响。”
进入2016年,国际油价受到冻产预期支撑,已经从2月份的不足30美元攀升至接近50美元。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没有放慢原油进口的脚步。
在今年已经公布数据的4个月份里,除了一月份原油进口量略低以外,其他3个月均在3100万吨以上,3月和4月都超过了3250万吨。“目前看我国不会因为油价的回升就减少进口。”,“目前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还不到这个数字,未来还需要继续进口。”
笔者对于国际形势以及各国经济等财经领域保持着密切的敏感度。为研究石油等更加深入。如果你投资不顺或者资金缩水,不妨关注笔者。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给予得是我多年的研究经验,帮助大家,V信:xxie19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