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伊朗就一直在寻求运油伙伴。但因费用等问题,伊朗石油的再出国之路走得并不顺畅。但在一项临时固定保费协议达成以后,伊朗国内三分之一的原油正奔袭在欧亚买家的路上。不过,因美国对伊朗的贸易限制,一些国际船商仍不愿意接伊朗的“烫手”大单。
相关数据显示,伊朗对欧盟的原油出口目前已达到40万桶/日。据伊朗官员,由于已与希腊、法国和意大利的炼油厂达成协议,未来几个月这一数字料将增至70万 桶/日。然而,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5年沙特对欧洲的原油出口平均为80万桶/日。因此,价格比拼便成为这两个政治对头兼欧佩克产油大国之间竞争必 不可少的手段。
为对抗伊朗竞争,沙特在6月5日下调了出口至欧洲的原油价格。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已将7月份销往欧洲西北部国家的轻质原油价格下调35美分/桶,将当月销往地中海的原油价格下调10美分/桶。
一个国家的兴旺程度要看这个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或掌握,在古老的东方除了中国还有印度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国,也是因为近年来其自身越来越高涨的石油需求。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印度本国的石油需求就一直呈现稳步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5[%]。截止2016年上半年,整个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量为9590万桶/天,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经超过400万桶/天,占比4。18[%],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虽说中国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买油来“武装”自己以备不时之需,但按照国际上关于战略石油储备的标准定义:“公共和企业储备必须能够足够支撑经济90天,以备不时之需”。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还任重而道远,我国直到2004年才开始正式启动了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整个国家的石油储量还是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截止2016年,我国的石油储备量,仅能满足约30天的需求。换言之,若是爆发如大规模战争冲突等事件,外部石油供应一旦中断,国内石油储备仅能自给自足一个月,这对于我泱泱大国来说,完全是难以接受的。而对比大洋彼岸的霸主美国,其在2014年时,整个国家的石油储备就已经能够支撑106天,外加企业额外储备的141天,整整有将近250天的储备量,是我国的8倍有余。
印度当前日益高涨的石油需求,能够给石油市场注入一股新力量,进一步拉升和带动国际石油的平稳恢复。虽与印度比邻而居,但由于战略石油储备任务艰巨,所以中国不会考虑与印度做石油买卖,甚至还将与其在国际市场上产生激烈竞争。
尾声
投资,知易行难,价值投资的原理大家都会背,然而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少之又少。目前对现货铜、沥青、原油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欢迎添加老师微信,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
老师微信——yyzj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