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是近期市场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近4个月来的油价已经暴跌超过20[%]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开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囤积石油。
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崩盘式下跌,这也为我国提供了数年一遇的购买低价石油的机会。
美媒称,本次中国是通过在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新加坡现货市场上大量采购石油的,这也不同于中国通常的购买模式,因为中国政府一般通过固定价格长期合约来满足石油需求。
据驻新加坡交易员和运营交易系统的普氏能源资讯称,中石油购买的这1800万桶原油来自阿联酋和阿曼,相当于36船。
据悉这些石油定于12月份装船,预计明年1月份运抵中国港口。按照2013年底我国1.41亿桶战略石油储备的数据,本批中石油购买的原油已经相当于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12.7[%]。
美媒称,中国石油集团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言人未立即回复记者对此新闻的置评请求。
随着中国上升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且高度依赖进口,中国逐渐意识到石油供应问题可能给经济带来的威胁,因此在2000年的“十五计划”开始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总部位于巴黎的能源监察机构国际能源署说,各国必须拥有相当于90天进口需求的战略石油储备,但中国的储备仅相当于30天进口需求量。分析人士认为,在油价较低的情况下,中国逢低买入以充实石油储备并不意外。
国际石油市场正迎来近年来最大的变局——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产油国积极增产抢占市场份额,但在全球经济局势前景堪忧、国际需求疲软,几大因素挤压之下,油价却连番下挫。
俄罗斯受到的影响尤为突出。由于油价的暴跌,严重挤压着俄罗斯的收益,普京总统已沉不住气了。
反之,中国最乐意听到国际油价下跌的消息。因为油价下跌使得中国可以动用货币政策来避免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无法达到政府高层设定的7.5[%]的目标。从中国的角度看,油价下跌至少会让国内消费者受益。
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关键原因就是中国对石油需求的降低。由于中国经济自今年7月份起就已放弃了保底式的“强刺激”,政府高层不再大手笔花钱对房地产投资高台跳水强行进行对冲。中国需求的变化,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冲击,油价正是其中的一个突出案例。
与中国不同的是,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进口的石油数量减少,过去三年的进口量至少下降了20[%]以上;而过去五年,美国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国际能源署预测,美国可能在2020年前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油国,并可能在2035年前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如果国际能源署这一预测变为现实,将大大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届时,无论中东、非洲等盛产石油的地区如何动荡,对美国的影响都将逐渐减少,而对中国的影响却将与日俱增。关键是,中国将会更直接地卷入中东、非洲的政治纷争,进而加入到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在这些地区的角逐。
不过,这只是一个个案,并不能成为中国主宰全球石油的旁证。中国要成为主宰者这一角色并非易事。
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石油市场争夺的后来者,要想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全球石油格局中分享现有的石油资源,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甚至有可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殊死博弈。
文/笔者/沥青/铜/白银等贵金属投资/V/信:dan6571668
对沥青、现货铜、白银等大宗商品投资有兴趣却投师无门,或者已经接触却并不理想,不妨促膝一谈,或能取长补短,欢迎添加联系笔者,可获取更多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