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正常化延期,中国央行或变相降息
近日美国加息的可能性,炒得沸沸扬扬,虽说现在加息还不能说完全排除,但是在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国近期公布的就业信息给我们带来新的答案,因为美联储在最近一段的时间都是看新数据做决定。在就业新数据出来之前,市场预期6月份加息可能性为30[%]左右,但是在数据出来之后,总觉得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联储暂不加息,这对新兴市场的货币,特别是人民币有好处。如果美联储6月不加息,可能在7月份也不会加息,可能今年年底之前,美联储就只会加息一次。这样短期之内不会有大量的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到美国去投资,给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人民币起到一定稳定的作用。
也因为英国退欧的影响,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有数位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表达了该事件对美联储加息决定的影响)。此外,最近一份的就业报告也可能打消美联储在未来数月的加息可能。美联储在决策的时候十分地重视就业数据,因此就业增长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将使美联储成员在决策时变得更加犹豫。
不仅6月加息预期渺茫,更有甚者,美联储下一次行动可能降息。
我们知道2015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中,美国企业盈利分别下降8.1[%]和3.3[%]。当然不能依据数据来做决定,但下修非农就业数据是个例外。因为连续两个季度公司盈利增速为负的情况足以让原来的所有想法都可能因此而改变。
美联储货币正常化延期,中国央行或变相降息,中国央行枕戈待旦。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6月份加息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一些国家仍旧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降息以抵御外界干扰、提振本国经济。6月9日,韩国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纪录低位1.25[%]。这是韩国央行自2015年6月份以来首次降息。紧随韩国降息的是俄罗斯。俄罗斯央行在上周宣布,将关键利率从11[%]下调至10.5[%]。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上周表示,如果通胀没有按预期那样开始上升,则欧洲央行应该进一步加码宽松政策。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介绍5月经济运行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元汇率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带来重大影响,而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随着其他方面情况的变化会有些不同。
当然美联储加息问题,要关注其力度和影响,但是也不能过度担心害怕。相信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另外,美元加息的预期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相关影响在市场上已经部分提前消化。
分析下如果美联储加息,说明美国经济走强,需求强劲,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另一方面,美国加息会带来美元进一步走强,全世界资金有可能流向美国。
那么,央行已经做好的应对美联储加息的货币政策准备都包含哪些呢?简单来说,就是从量价两方面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和中性适度,加快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降低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资产价格以及实体经济的冲击。
现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0[%],低于今年前5个月CPI上涨均值0.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处于负利率状态,央行对于利率的调整必然会非常谨慎。但从中国经济转型、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双创”活动的需要,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虽然有限但还是存在的。
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在直接调整利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使用变相降息的方法。变相降息就是对利率走廊中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进行调整。比如降低利率走廊上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降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降低逆回购利率等。变相降息的方法在去年和今年都使用过,效果非常好。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所以央行会动用各种手段来消除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