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哥霸金(微信:xwy16877)
美国昨天报道称,自从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入侵伊拉克以来,伊拉克已经成为世界产油大国之一,而中国现在是其最大的客户。中国的购买量已经几乎占了伊拉克石油产量的一半,将近每天150万桶。
“中国人是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石油产业繁荣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华盛顿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中东问题专家丹尼丝·纳塔利(Denise Natali)说,“他们需要能源,而且他们想要进入这个市场。”
伊拉克的石油产业发展低迷,使其石油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世界市场,因此萨达姆政权的颠覆一直伴随着这样的承诺——带来重新获取伊拉克巨大石油储量的机会。中国的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它们每年向伊拉克投资逾20亿美元(约合122。7亿元人民币),输送数百名工人,同样重要的是,愿意为了赢得合同,接受较低的利润。
中国在靠近伊朗边境的沙漠中建造了自己的机场,以便将工人运送到伊拉克南部的油田,他们还计划很快开设从北京、上海到巴格达的直航航班。在港口城市巴士拉的高级酒店里,让当地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高管不但可以说阿拉伯语,而且可以说带伊拉克口音的阿拉伯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在竞标购买高产的西古尔奈1号油田。若竞购成功,中国将占有伊拉克近三分之一的石油储量。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中国对几个国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伊拉克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且随着消耗量不断增加,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和气田进行了大量投资。据美国能源部(States Energy Department)统计,2011年的投资总价值为120亿美元。虽然近年来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减少了,但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都进口自中东地区。
伊拉克目前是继沙特阿拉伯之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位居第二的石油生产国,其支出都依赖于石油收入。伊拉克估计其油田、管道和提炼厂每年需要3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达到可以让它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世界领先的能源大国的生产目标。
然而,要得到这种必要的投资,就必须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服务合约,因为伊拉克的那些民族主义色彩的吝啬条款,或者令员工置身险境的动荡局势,对这些石油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开心事。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等一些企业都已经离开或是缩减了业务量。
国际能源专家说,中国与在伊拉克运营的西方石油公司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他们指出,与很多西方石油公司不同,中国公司愿意接受每桶石油费用非常低的服务合约,而且也不需要对方对他们获得未来储量的权利作出承诺。而私营石油公司则要在账本上罗列出石油储量,以满足投资者对企业增长的要求,而中国公司则不需要考虑股东的要求。
关注完国际消息面我们来看看国际原油走势:
原油/沥青从四小时走势图来看,5日均线下穿10日、22日等多日均线形成死叉,K线价格沿着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下方不断震荡下行,已经连跌两日,当前价格已经跌至48.50美元附近;下方MACD指标在死叉后继续向下运行,且绿色动能柱在不断放量,RSI指标三线也不断向下发散。综合来看,K线价格受上方5日、10日等均线得强力压制,下跌动能较足。
操作策略:
美原油建议回踩49-49.3美元进场空单,目标48美元。
湖南有色沥青:
沥青建议回踩2380-2400进场空单,目标2340-2320。止损30点。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盈亏自担,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文/勇哥霸金(微信:xwy16877)
寄语:没有礁石的阻挡,哪有浪花的激越;没有羚羊的快捷,哪有猎豹的英姿;有了风的拥抱,帆张开了胸膛;有了雪的映衬,梅越加冷艳高洁。人生的路上,我们时时被挫折环伺,被失败包围。让我们越挫越勇,越败越强,只要不倒下,只要不溃退,失败和挫折就如垫脚石,增加我们的高度,厚重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