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但是,2000年3月,一场席卷世界的互联网的危机,让思科、微软、戴尔等美国高科技股跌粉身碎骨。更让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暂时丢掉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而取代他的是一个日本人——孙正义。
当然,孙正义仅仅做了一天的世界首富。1981年,孙正义在日本组建了软件银行集团,公司一开始就将投资IT行业作为自己的重要业务。目前来看,软银在全世界就投资了六百多家科技和互联网公司,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等中国科技和互联网公司。
对于软银和孙正义来说,投资阿里巴巴集团无疑其中回报价值的一次。严格来说,孙正义之所以将目光转向中国互联网行业,跟他在1996年向雅虎投入了1亿美金分不开的。此后,雅虎上市后,孙正义仅仅抛售了5[%]的股份,就获利了4.5亿美元。由此,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兴起,孙正义自然希望在中国寻找“雅虎”似的机会。
1999年,孙正义借着入股UT斯达康的成功,决定正式布局中国互联网行业。值得注意的是,UT斯达康的领导人吴鹰,和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中国互联网大佬交情颇深。1999年10月,通过摩根士丹利亚洲互联网研究公司这所桥梁,孙正义见到了当时并不缺钱的马云。
在马云和孙正义交流的时候,尽管阿里巴巴当时不缺钱,但是出于习惯,马云还是将阿里巴巴的宏大愿景描述给了孙正义听。但是,就在这六分钟时间里,孙正义被马云深深的打动了。2000年1月,“6分钟”陈述两个多月后,孙邀请马云前往日本,正式提出他要投资阿里巴巴的决议。
在一番商业后,马云只接受了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投资。在此之后,孙正义不仅没有抛售过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甚至还追加了投资,促使自己在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处于30[%]左右。在阿里巴巴2014年赴美上市时,孙正义的财富暴涨数百亿美元,一度超越李嘉诚、王健林等成为亚洲首富。
不过,握在手里十六年的承诺,终于被孙正义违背了。尽管掌控着日本70[%]左右的互联网经济,但是最近几次投资的失利,促使软银集团负债超过了1000亿美元。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提升软银集团的股价,孙正义急需一定的现金流。
最后,从2016年6月1日到3日,从79亿美元、89亿美元,以致于100亿美元,日本软件银行集团分三次,总共抛售了阿里巴巴集团268亿的股票。另一边,这也给马云调整阿里巴巴股权结构提供了机会。预计软银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将会下降到28[%]左右,而这显然有助于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团队加强自己在董事会的话语权。
投资就是和自己博弈,重要的是你有什么心态,冷静面对市场涨跌,切勿急功近利!
交易路上遇到的各种状况,其中的痛苦和快乐难以用语言表达。若非亲身经历,不会刻骨铭心。开始花钱是好事,花钱买教训是必须经历的。交学费是每个参与者都不能过滤的过程(当然其中也不乏运气好的),要学习和懂得控制风险的最佳方式。人生中会有很多你不愿意面对的艰辛时刻,但要勇于面对。遇到挫折,并不可怕,挫折是人生中的必须经历的。自我反省是你首先要做的,你会令挫折显出意义并闪出光亮。曾经的经历,无论好坏,只要认真反省,都是财富。
【客观地解读市场】
尊重客观事实,以所见非所以为去交易。若不能客观看待市场,市场与判断不一致时就容易失去章法和纪律。只有经历了(最好至少两个)完整的牛熊市,才会开始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
【心态的重要性】
市场的背后,是参与者的价值观、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交换与博弈。索罗斯理解的投资世界里,靠纯粹的数理方法,不可能持久成就;因为市场充满了用公式、指标、模型不能覆盖的情形。这必须要人介入,而人介入就有心态因素!
【侥幸心理】
最大的敌人不是贪婪,也不是恐惧,而是侥幸。侥幸希望偶然性小概率事件发生或不发生,赚不到钱是有原因的。很多最终过了贪恐关的心态高手,败在了侥幸。心理学上,期望的东西一般不会出现,而担心的东西却往往成为现实。文/画笔点金:ahb678
“如果真正有了上手(高手中的高手)的水平则自然会有上手的心态,因为你敢说能稳赢。高手对局谁敢说能稳赢谁呢?过早把自己放到上手的位置,在实战中是很不利的”(聂卫平语)。类似于围棋,交易是博弈的艺术,沧桑繁华要历经几度循环才能返璞归真,终致奥妙于心。经受了大喜大悲,顿悟之后豁然开朗。原来,交易本就简单,输赢皆由心生。极度紧张痛苦到极度放松超脱,来回往复,最终凝结成涅磐似的安详和平和,那是内心世界无法言传的精神满足!
宁静内心,碧波荡漾,宽广辽阔,茫茫无际;达练人性,恬淡悠然,吐气如兰,默默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