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正成为除钢铁、煤炭和铝以外,中国又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国放松原油进口许可导致原油进口增加,生产量和开工率激增,然而,产量增加、利润空间收窄和卡车运输减少又迫使中国向国际市场销售大量柴油。
根据数据显示,去年底中国炼油总产能达到7.1亿吨。而仅中国西南部一座炼油厂1000万吨的年产能就达到今年预计新增产能的大约一半,过剩产能进一步膨胀。
这种结构性转变将可能削弱亚洲和中东炼油企业的回报,这些炼油商曾经过多年扩张,以满足中国作为燃油净进口国的需求。
短期而言,对亚洲燃油贸易产生更大冲击的是中国放松原油进口许可,这使中国独立的“茶壶”炼油厂得以提高开工率。在靠近山东省“茶壶”腹地的青岛港,排成长队的油轮堵塞了港口;这些油轮占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近三分之一。
而中国之所以会放松原油进口许可,需求并不是第一原因,供给侧才是最大推手。
一些比较弱小的产油国曾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油价优势抵押原油大举融资。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近两年来油价遭遇断崖式下跌,使这些单纯依赖石油的国家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不得不利用“石油换贷款”。但抵押物价格骤降使这些产油国不得不翻倍提升石油日均出口量。如曾经油价为120美元/桶的时候,偿还500亿美元贷款仅需要每日出口100万桶石油;而当油价仅有40美元/桶的时候,日均出口量需要提升到300万桶。
这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大,然而关键在于中国能消化多少供应。中国独立炼油厂获得进口配额后,大量购买原油进行生产。数据显示,截止今年2月底,已有27家私营炼油厂收到或申请了进口配额,年化额度为8950万吨,合约每天180万桶。
尽管柴油需求下降,然而为保持汽油和航空燃油产量水平不变,中国的许多炼油厂仍在增产。结果就是大量柴油进入国际市场。我国现在已成为柴油净出口国,这也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柴油市场的供应过剩。
而满负荷运转的空间码头造成存储空间不断耗竭,大量增产造成利润空间收窄,将可能进一步导致原油进口降低,需求放缓。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需求的向下修正,将不可避免的对油价造成不利影响。
石油,俗称黑金,人类工业革命的血液,从其被人类利用开始,由于其不可再生的特性和分布的不合理性,总是引起世界各国为了石油的明争暗斗,甚至是战争。在资本市场,石油也是一个焦点,资本大鳄和各国之间的在这不见硝烟的战场里争斗,贫油国可以因为行情的波动富有,富油国又可以因为行情的波动变的贫穷。可以说这里充满着机遇,也充满着挑战,是一个强者游弋的战场。如果你有意进入现货原油,银,铜等贵金属投资市场,欲在这里一展雄风,又或者是已经在这里,但是败仗连连,失去了信心,可以找我聊聊,携手搏杀, 【V】【信】:wgbj888我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