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美国人做了个有关“中国制造”的实验,现在有家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日报》做了个广告感谢美国人。
差不多十二年前的圣诞节后,在一个阴沉的星期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经济新闻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在清点圣诞礼物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Made in China”的有25件;而家里的DVD、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
萨拉突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把“中国”从家里请出去。
当然,萨拉所说的“中国”,不是地球对面那个国家,而是所有标着“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棉制品和金属制品等。
“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不能活下去?”这是作为一个经济观察者的萨拉所想到的问题,于是她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的生活。
一年后她把这一段“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生活”记录了下来,就有了那本当年格外畅销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在这本记录了沮丧、失望又乐趣十足的日记式小书中,萨拉记录了4岁的儿子不得不拥有标价68美元的“意大利”鞋,而在以前一双10美元中国制造的新球鞋可以让他高兴上好一阵子;家里厨房的抽屉坏了,却到处找不到工具修理;老鼠肆虐,是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
“抵制中国制造,意味着要不断安抚我愤愤不平、想要造反的老公,外加屡次让小儿子的心愿落空。想买些诸如生日蜡烛和鞋子一类的寻常物件,也成了分外折磨人的事情。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立刻会引发小型危机。”萨拉回顾自己一家的生活,灰心地说。
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无处不在,不管你多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躲开它们,因为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萨拉在书中写道,“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的结论是: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中国密切相关。”
不过,“Made in China”虽然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但事实上,更多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制造”还只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八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会让很多中国企业主黯然神伤的原因。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创新能力也不足,“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那本让他声名鹊起的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总结说,“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起于经济和科技的兴起”。
“向世界出发”的中国人从上世纪中期德国的崛起中,收获了信心——凭借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能力,德国在技术最先进、利润最高的高端乘用车世界市场上,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
这几乎是一个共识,于是《中国制造2025》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的一个国家战略。
当然,“中国制造”事实上应该是一个综合实力,除了需要有制造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之外,品牌无疑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由于中国品牌缺乏足够的号召力,不得不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为世界“打工”。
路径总是有迹可循,就如我们从德国的崛起看到了制造的力量一样,我们也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韩国企业组团占据纽约时代大屏,从而吹响了索尼、松下、三星等品牌进军美国市场号角的案例里,学到了应该如何创造品牌的影响力。
在新一批“向世界出发”的中国企业中,中兴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那几家。
和十多年从“世界工厂”输出的“中国制造”产品不同,中兴手机在苹果手机的大本营美国收获了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市场销量层面,中兴是美国第四大手机厂商,仅次于苹果、三星和LG,在美累计销售量达3000万部;品牌认知度方面,中兴是NBA勇士队、骑士队、火箭队、公牛队以及纽约尼克斯这五支球队的赞助商,通过成功的营销,在美国品牌的知名度达到34[%]。
甚至早在2007年,中兴就联手美国的合作伙伴,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地空宽带系统,现在美国至少有1500架班机在中兴的支持下,提供了空中上网服务。
中兴全球旗舰AXON天机系列即将全球发布新一代产品——该产品体现了中国品牌的科技创新实力——中国品牌不再是“廉价”代名词,而是“品质”“体验”和“科技”的象征。同时,这款手机的上一代产品还是中国厂商在美国卖得最贵的手机。
美国时间5月16日,中兴手机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幅整版广告,上面用大字号英文写着:“感谢3000万美国消费者因为更佳的体验而选择中兴”。
或许,萨拉的下一本新书应该题为《拥抱中国智造的一年》。
目光转到国际市场,在此前公布的API数据降幅小于预期之后,EIA数据却意外录得131万桶的上涨,但是由于汽油、精炼油及库欣地区原油库存降幅大于预期,EIA原油库存上涨的影响被上述因素所抵消;美国原油产量也再次录得下滑,刷新自2014年9月以来新低;WTI原油在数据公布后呈现先跌后涨的走势
文/笔者;专注研究贵金属,对沥青、铜、白银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唯一官方V信:dan657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