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研究机构测算,近日起,我国成品油调价所参照的三地原油变化率开始负向运行,向降价门槛迈近。但长期以来国内油价易涨难跌的态势,让人们对月底可能开启的降价窗口充满期待却又信心不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多因素造成易涨难跌印象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正向或负向超过4%,即通常所称“三地原油变化率”变动超过4%时,国内油价可相应作调整。
笔者了解到,由于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待改进,再加上今年国际油价涨快跌慢的波动行情,国内成品油价确实存在易涨难跌的因素。
首先从4%的调价参考幅度说起,正向负向变化4%看似一样,其实涨上去和跌下来的实际难易程度并不相同。
除此之外,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所参照的调价周期过长,导致国内油价常常滞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趋势,也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易涨难跌。
我国现行的定价机制中所要求的22个工作日是移动的,即最新一天的价格向前推22个工作日之内的价格为有效采价区间。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一场疯涨行情,油价整体水平往往单月涨幅就达到10美元,而在下跌的时候却断断续续周期较长,这样在采价区间内的价格跌幅就难以达到4%的标准,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易涨难跌。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经常不到位,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业内普遍呼吁加快调价频率
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缩短成品油定价机制所参考的时间周期,加快调价频率已成为业内普遍呼吁的改革方向。
有人认为,可以把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的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将有利于及时跟随国际市场变动,而且油品市场上投机者的操作难度也会加大。
笔者从几家炼油企业了解到,今年以来,石化企业炼油板块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一方面年初国际油价高涨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始终没有到位,每次上调油价均压低价位;另一方面,目前加工的成品油,也是一两个月前进口的原油,价格每桶均在50美元左右。尽管国际油价现在处在下行通道,但由于原油加工的滞后效应,企业加工的依然是高价油。企业也希望,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能够缩短周期,及时与国际接轨,真正实现市场化。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方案仍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过渡方案,当前还应该进一步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与定价机制的改革。从长远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由企业自主定价。
当然不能忘记,市场化是把“双刃剑”。“如果新的定价机制出台,眼前国内油价可能有一次调降,但同样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国际油价处于上升通道,国内油价跟涨的速度也会很快。”董秀成告诉记者,与欧洲相比甚至与日、韩、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相比,我国成品油价格依然是偏低的,这正是因为我国对价格进行调控的结果。
纵观国际热潮,在论中国经济,在众多国家对比之下,显然要优越得多,工程及军事发展自然成型,作为经济学者,笔者最后送给当下的中国经济投资者们一段话,唯有心静如水,方能气贯长虹,无论你还是在沥青、铜、原油,贵金属及股票外汇投资市场迷茫,还是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套单、锁单或者盈利不佳的都可以直接向本人请教,欢迎探讨交流。☆原油/铜技术分析薇-信:zhengfei37a行情瞬息万变,若有不解,可前来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