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央行发布2016 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年中更新),与去年12月发表的预测相比,我们维持对2016 年全年GDP 增速为6.8[%]的基准预测不变,同时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上调为11.0[%](上调0.2 个百分点),出口增速预测下调至-1.0[%](下调4.1个百分点),CPI涨幅预测上调为2.4[%](上调0.7个百分点)。现货投资指导V信:CaiGeHY588
房地产方面,央行认为虽然最近几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较快反弹,但各方对该轮增速回升的可持续性的判断还有较大分歧。我们预计,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或略微超过目前增速的可能较大,但中期能否持续则仍面临不确定性。随着去年一系列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产生外溢效应,提高一些三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三线城市房价开始企稳回升,预计会拉动当地的房地产销售。
物价方面,央行认为去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价格的回升会在一定的时滞之后开始通过推高实际与虚拟租金等渠道影响CPI的涨幅。我们对价格走势的最新预测依然面临着若干上行与下行的风险。CPI预测面临的上行风险包括: 石油、食品价格出现超预期上升,我国房地产价格继续较快上涨等。CPI预测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国内外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石油价格再次下降以及美联储加息速度快于预期等。现货投资指导V信:CaiGeHY588
然而对于中国经济,经济学界学者和媒体持不同的看法,对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
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投资拉动不可持续,因为4万亿的教训就在眼前,继续靠投资拉动会造成债务过量累积,以及大量产能过剩(刚刚闭幕的中美战略对话会议上,中国产能过剩竟成了国际问题)。
这种看法还认为,中国目前碰到的经济下行,正表明,需求侧三驾马车已经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因而,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倚重供给侧,实现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供给质量不断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以上,降至今年一季度的6.7[%],逼近2020两个翻番目标年增长6.5[%]底线,而流行的观点认为,这种经济下行是必然的,乐见其成的。
如何认识当前的经济增速下滑,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有中长期因素,但从2010年的之前的10[%]左右下滑到目前的6.7[%],用长期因素解释不通。
现在官方接受的观点认为,我们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个判断个人觉得还是需要再推敲的。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到今天这个水平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本身就比较低了,可能也就6[%],甚至更低。因此现在哪怕是放松货币政策、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增长也不会反弹了。
这几年的增长降速除了外部冲击之外,比较大的一个冲击是我们宏观政策的持续收紧。过去30年一直如此,宏观政策冲击从来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剧烈波动的主因。
这一次,2011年开始实行的严厉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和投资实行的严格控制,已经导致了投资需求的持续收缩。这是讨论中国经济下滑时不能忽视的政策冲击。现货投资指导V信:CaiGeHY588
增速放缓的关键是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错配”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或“结构性错配”。
事实上,产能过剩(即马克思说的“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即便所有产品都适销对路、不存在“结构性错配”,在市场经济中,周期性地出现产能过剩也是不可避免的。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是体制、机制,以及结构性的内部问题导致的呢?
当然我们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各种体制、机制、结构性问题肯定是有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定力,下定决心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规划来改革。
但是, 20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更多的是外部性、周期性的问题,当然,体制机制问题我们也必须面对。
这个其实并不难证明,因为在同一个时间段,跟我们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也在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大。
比如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7.5[%],2014年跌到了0.1[%];同一时间段,中国是10.6[%]降到7.3[%];俄国从4.5[%]降到0.6[%];印度从10.3[%]降到7.3[%],2014年印度的增长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也是7.3[%]。
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国企,跟我们的体制机制也很不同,也没有投资比重太高、消费不足的问题。同一个时间区间,它们增速下滑的态势跟我们一样,而且跌得比我们还严重。那必然说明,下滑的是因为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引起的。
照理说,我们很多人所讲的国内的体制、机制问题、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国家是没有的,但他们同样遭遇的经济增速的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远比我们大。现货投资指导V信:CaiGeHY588
新加坡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5.2[%],2014年是2.9[%];我们的台湾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8[%],2014年是3.2[%];韩国2010年是6.5[%],2014年是3.3[%]。与之相比,中国2010年是10.6[%],2015年降至6.9[%],这些国家都已经降至3[%]以下了。
这些国家是高收入、高表现,而且出口比重比较高的国家,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的问题。所以比较来看,他们的经济下滑必然也是共同的外部因素,或者周期性的因素导致的。
中国经济的减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首先是金融危机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们以前的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和日本50-60年代一样。简单计算出口对GDP的贡献,危机之前应该是3-4[%],光这一项我们的经济速度就可以跌到6[%]-7[%]之间。
因此我们这一轮经济增速下降非常快,一下子从9[%]以上下降到6[%],日本1973-1993年下降到仅仅增长3.5[%],整个调整开始非常激烈。
二,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国家的结构转型加速了,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此前的预计会持续到2020年,(以此为标志:中国经济从工业增长拉动为主,到以服务业增长拉动为主)但是由于金融危机,拐点在2012年就出现了。
如果没有4万亿,中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期,2008年可能就出现拐点了。这个因素的影响会不会持久,我很难判断,如果中国想再来一轮工业化的高速增长,有一定难度,因为当前的调整太剧烈。
三,是周期性因素,中国经济本来就有7年的周期波动,1992-1997年高速震动,1998-2003年低速震动,2004-2012年高速振幅,2012年之后到现在经济减速, PPI连续下降51个月,调整非常剧烈。
现在我们正处在新一波下降期的中间期,2012年至今,如果7年是一个周期,那么我们现在是第四年了,比较艰难,今年要过苦日子。
中国经济L型未来究竟怎么走?
如果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今后五年到十年都是6-7[%],那这个判断其实是乐观的。
但关键是,我们的实际经济增速是多少?无论从官方数字的投资、出口还是消费的增长率来看,都在下滑,尤其是投资和出口增幅下滑得很厉害。
消费增幅下降比较慢,社会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降到现在的10[%]左右。从2015年开始,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201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10[%],是2000年以来最低的,不是低一点,而是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