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那么多油田,每年产油量也是几何增加,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油产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更不要说中石油,中石化一动就是国外几个亿的合作,但是官方的发表似乎与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并不一致!
随着油田不断被发现的新闻出现,我们突然发现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原来的轨道:成品油从二连涨到现在的四连涨,油价从我们可以接受到难以接受却又无可奈何······
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登顶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的时候,我们已经面临有车却用不起油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蓬勃发展行业会出现的情况吗?
“炼油毫无疑问正在加入钢铁、煤炭和铝的行列,成为中国又一个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这出自英国的《金融时报》。产量增加和卡车运输减少迫使中国向国际市场销售大量柴油。
产能过剩,过度的开采,国内原油巨头的恶意竞争,无节制的炼化石油,让我们还没有享受有点成为石油大国的福利,就直接负担这些石油巨头犯下的过错,我在这里不得不感叹在中国生活是需要奉献精神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冤大头了!
比如,在中国西南部昆明的一座炼油厂投产后,其1000万吨的年产能达到今年中国预计新增产能的大约一半,使现有的估计为1亿吨的过剩产能进一步膨胀。这是什么比例,我在这里也就不算了。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CNP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的数据,去年底中国的炼油总产能达到7.1亿吨。
官方的解释是:短期而言,对亚洲燃油贸易产生更大冲击的是中国放松原油进口许可,这使中国独立的“茶壶”炼油厂得以提高开工率。在靠近山东省“茶壶”腹地的青岛港,排成长队的油轮堵塞了港口;这些油轮占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近三分之一。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中国欧盟商会昨日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中,化工和石油行业的正面回应数量是10个受调查行业中最高的。
面对独立竞争对手的增产,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两家最大的炼油商已进行了减产。中石油的平均开工率是80[%],低于90[%]的正常水平。
其结果是大量柴油涌入亚洲市场。4月的每日柴油出口达到最高值,每天超过30万桶,打破3月刚刚创下的出口纪录。
“中国是过去几十年柴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现在已成为柴油净出口国,加剧了全球柴油市场的供应过剩,”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
这还是在国际能源机构(IEA)上调中国今年燃料需求预测背景下的局面;上调的依据是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比预期强劲。
面对这些,我们除了感叹中国发展之迅速,跳级之快,还能怎么办呢?
文/笔者;专注研究贵金属,对沥青、铜、白银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唯一官方V信:dan657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