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太师点金(微信tsdj028)
上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中用“一个低增长的困境”来描述了全球经济。该组织认为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在2016年只会增长3[%],而在2017年也只是将略提高至3.3[%]。
由于太长时间以来,各国的主要手段只有货币政策一个,所以,经合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凯瑟琳·曼恩呼吁世界各国的决策者们应优先考虑进行“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力和活力”的结构性改革。曼恩说,全球经济陷入这种“低增长困境”的时间越长,要重振市场力量就越难。
这恰恰与我和我的许多同事数月来所强调的内容一致。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各国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财政改革。只要看看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就能看出,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这七年,制造业增长缓慢。五月,全球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0,对此,研究机构Markit Economics将其描述为“昏睡”和“低档速”。
图注:五月,萧条的全球制造业板块
五月,美国制造业也出现了进一步的疲软,其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至50.7,跌破六年低值。而欧元区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也降至51.5,达到三个月新低。同时,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2,仍低于50荣枯线。
很显然,仅靠零利率和负利率政策是不够的了,政策制定者需要用更棒的财政政策,更低的税收以及精简了的法规来解决增长缓慢的问题。
全球经济的亮点之一仍然是印度,五月其制造业板块实现了连续第五个月的增长。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第一季度增长了7.3[%],而今年同期的增长更是达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7.9[%]。这帮助印度继续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瑞士信贷在其四月发布的《2016新兴消费者调查》中将印度排在了第一名,并指出,“印度消费者之所以能胜过其他的新兴市场消费者,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当前和未来经济状况的信心更高,并且印度的通胀预期也比较低。”
许多分析师将其称为“莫迪效应”,以致敬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莫迪两年前当选总理,他承诺通过削减繁杂的法规手续以及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来重振经济的增长速度。计划于本周访问华盛顿的莫迪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承诺。但平心而论,印度面临的挑战还很深,并且要从实质上改变印度臭名昭著的法规和贪腐现象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印度的石油需求蓄势待发
毫无疑问,中国的石油需求仍然庞大,仅次于美国。但据国际能源机构称,中国的石油需求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开始收缩,从而与印度持平,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速预计在从现在到2040年期间将是最快的。三月,印度的石油消费量维持在每天450万桶,较2015年的平均每天400万桶有了相当大的增长。这个亚洲国家在第一季度占据了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30[%]。这使得印度顶替中国,成为世界“表现最佳”的成长型市场。现在,印度即将或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图注:印度的石油消费量将超日本
(红色:中国,暗红色:日本,金色:印度,蓝色:俄罗斯,绿色:巴西, 注:不包括美国)
印度的石油热潮得益于其政策变化的助推。该政策变化使得印度经济就像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不久后就出现了产业繁荣。相比其他的主要经济体,印度的人均石油消费量相对较低,汽车和摩托车的拥有者数量仍处于发展之中,目前普及率仅为14.4[%]。很多印度人偏爱于把摩托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如果我们只看汽车的话,普及率几乎仅为1.7[%]。(在美国,汽车普及率为85[%])。
图注:印度的车辆拥有者人数正在平稳增长
(金色:百万计的两轮以及四轮车辆;绿色:每一千人中拥有两轮或四轮车辆的人数)
这当然是令人兴奋的部分。几个月前,我和你们分享了摘自我的朋友詹尼·科瓦切维奇的书《我的电工开着一辆保时捷[0.00[%]]?》中的一段话,即“在1979年,中国个人持有的汽车仅有60辆。”而如今,中国却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印度的崛起似乎具有相似的戏剧性。上面的这张图表来自于牛津能源研究所3月的一份报告,从中你可以看到,2007年至2014年期间,印度的路上行驶车辆翻了一番。正如詹尼所说的,这不仅得益于人*炸还得益于印度“消费阶级”的崛起。基于2014年的数据,印度25岁以下的人口超过了6亿,并且其中很多人渴望拥有社会流动性和美国梦。印度有望到2020年成为仅次于中国以及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这显然对石油消费造成巨大影响。
到今年夏天结束,油价会到每桶60美元吗?
尽管欧佩克未能就原油产量的上限达成一致,但全球原油市场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进行再平衡。面对低油价,美国原油生产商继续削减勘探及生产支出,从而导致活跃的钻井平台减少,因此过去12个月的原油产出也相应减少了。
图注:随着活跃的采油平台数量的减少,美国原油生产业相应下降
(金色:美国原油的周产量;蓝色:贝克休斯公司北美原油活跃钻机数)
与此同时,原油需求依然强劲,不仅在印度,世界各地都一样。实际上,国际能源署预计在2017年中后期,原油将会供不应求。除此之外,美银美林的分析师们认为,“扣除物价因素,只要油价保持在每桶55-75美元这一较低价格区间”,那么原油需求将在2050年之后的某个时候达到顶峰。
图注:全球原油需求预计在2017年超过供应量(深蓝:全球需求;浅蓝:全球供应总量2016年以后为预测)
包括英国金融公司渣打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内的许多知名分析师,现在都认为到今年夏末油价将爬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高盛似乎也转为看涨,并指出,全球原油储备水平正在陷入赤字“比我们预期的要早得多。”
正如我上周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的Pauline Chiou所说的,油价的上涨得益于夏季旅游旺季的来临。特别是今年,公路和航空石油需求都有望打破记录,载入史册。由于机票价格在整个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都在下跌,所以行业贸易组织——美国航空协会估计搭乘美国航空公司飞机的乘客数量在6月,7月和8月期间,将达到2.31亿人次。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223亿人次,今年这一数字将创下历史新高。
原油分析师太师点金微信:tsdj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