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以便提升中国大国地位的高涨呼声,并不能代替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实力不足的现实。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肆虐,世人对美国居民及政府依靠美元的垄断地位过度消费、引发危机并转嫁危机成本的做法已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在中国的反响之一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呼声进一步高涨。
在前几年人民币边贸结算、港澳人民币业务基础上,人民银行近期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签订了人民币/外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并积极筹备针对港澳和东盟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如何?中国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基本条件是否已具备?等等,现在确实非常值得研究和权衡。
担心资产缩水
4月在北京召开了销售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土耳其、斐济等新兴经济体房地产的不动产座谈会。来自天津的一位50多岁男性表示“家人可以过去住,也可以转手卖,有很多选项”。就连学生住的公寓也是瞬间销售一空。当地房地产相关人士表示“从中国股价暴跌的去年开始洽购急加”。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资金席卷全球。其背景是中国的资金的外流。
以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突然下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人民币贬值将导致资产缩水”的担忧席卷中国。中国政府对个人换汇设置了每年5万美元的额度限制,不过以其他人名义换汇逃避限制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推算数据显示,仅2015年下半年,中国的资本净流出额就高达5500亿美元。
投机力量加速了市场的“卖空中国”态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久将用光”,美国海曼资本管理的对冲基金经理凯尔?巴斯这样断言,并着手卖空人民币。面向投资者的资料中,附带着身上绑着成捆的钞票出境的中国人的图片。有传言称著名投资者索罗斯的盟友也参与卖空人民币。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月表示“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央行实施了大规模的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汇率干预举措,并强化了外汇管理。3月之后,美国的追加加息预期降温,美元出现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有所缓和。中国当局的强硬路线看似产生了效果。
强行干预将构成不利
不过,强行实施市场干预将带来不良影响。在3月底的香港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银行同业隔夜拆息出现3。725%的负利率。为了抑制投机*易,中国人民银行导入了提高离岸市场流通人民币的保有成本的限制。截至该限制实施的月底,银行即使向借方支付利息,也希望减少手头的人民币。企业的不满日渐升温,一家日资企业表示“向海外汇款的手续很花时间”。
中国领导层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为目标,去年11月人民币终于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过,相比通过市场机制对话,中国似乎强行施压的姿态更为明显。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用于全球贸易及投资的货币中,3月人民币的份额为1。88%。而在去年8月该数据超过了日本,全球排名第四位的2。79%相比出现下滑,再度降至第五位。“人民币国际化”稍有褪色,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国际化"变成人民币国际化!
添加老师获取每日铜,沥青,原油,白银,黄金等贵金属投资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文雯析金老师微信号:ww13211274378【长按复制】给你不一样的金融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