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男女社会地位悬殊很大,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男人挣钱,女人持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太太出去工作,反而会被认为是丈夫没有能力养家,男人自己也会觉得很没面子。然而,由于经济持续低迷和老龄化加深导致的劳动力不足,越来越多日本妈妈近年开始选择回归职场,增加家庭收入。这也是安倍倡导的“女性经济学”所需要的。
除了“安倍经济学”在日本国内被广泛唱衰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倡导的“女性经济学”似乎效果也不怎么样。
“女性经济学”是安倍改革日本经济社会的一个细分重点。2014年6月24日,安倍召开内阁会议,射出经济改革的所谓“第三支箭”,即“女性经济学”。至今,安倍“女性经济学”推出快两周年了,从数据来看,这项改革的完成难度很大。
“女性经济学”意在提高女性在企业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加日本劳动力数量,进而帮助经济复苏。改革提出了几项重点要求,首先,在2020年以前,把女性在企业管理层所占比例由2013年的7.5[%]提升至30[%];其次,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公开女性高管比例;第三,在2017年之前,新增40万个负责照看孩子的处所,新增可照看1万名学龄儿童的课后托管项目。
如此宏大的目标落地效果几何,有日本官员表示,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缺乏社会共识。去年9月,安倍在联合国就性别平等问题发表演讲时,还声称到2020年将政商届女性领导者的比例提升至30[%],12月就将30[%]的目标猛砍至7[%]。
不完全统计,在安倍内阁19位成员中,也只有三位女性,分别是法务大臣上川阳子、国家公安委员长山谷惠里子和女性活力兼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有村治子,比例仅为15[%]。
另据世界经济论坛此前发布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性别差距在145个国家中排名第101,女性高级职位人数排名仅为116。
日本女人很纠结
梳理安倍上台以来的改革不难发现,他对于女性群体给予很大关注。一是鼓励女性力争上游;二是鼓励女性多生孩子。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对财政、消费等领域的影响已经波及安倍政府对于日本经济的刺激效应。今年年初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总人口为1.271亿,较5年前减少了94.7万人。这是自日本推行该人口普查近100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国也没有出现人口减少。
为了鼓励生育,日本政府推出了增加儿童日托班的数量、为不孕不育夫妇提供治疗支持等举措,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从2016财政年度(4月开始)开始,向年收入低于260万日元(约合16.02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增加教育补贴。
除了经济改革外,安倍政府还有另一项政绩等待实现,即到2060年,将日本总人口保持在1亿以上。
又要积极工作又要积极生娃,安倍政策下的日本女性到底如何规划自己的家庭和工作?
安倍政府的答案是,二者都要。当时推出“女性经济学”时,日本政府就明确,将商讨具体措施,为休产假和育儿假的女性提供更多援助,包括为处于育儿期的女性提供短时间工作和居家工作的机会。
女性经济学有名无实
事实上,“入托难”是日本历届政府经历过的“老大难”问题,延续到安倍政权也属没有意外。但之所以这次会再度引发民众怨气,与安倍一边标榜“女性经济学”、一边却无意推动解决现实问题不无关联。
安倍二次执政以来,为鼓励女性再就业,提出了增加女性职场参与度的目标,期望到2020年,生育完第一个孩子重返工作岗位的母亲比重可以提升至55[%]。然而,政府一方面鼓吹让“女性活跃”、“女性进入社会”的政策,一方面迟迟无力解决儿童入托难等问题,致使日本女性难以真正回归社会。
有日媒批评说,安倍政权表面上鼓励女性活跃,但女性的工资依旧很低,非正式员工很多,反映出安倍政权是在把女性当做廉价劳动力。
还有媒体指出,去年日本政府强推安保法的时候,国内女性对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就已经比男性低10[%]。保育园风波引发的民愤如果继续扩散,自民党在今夏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很可能遭到女性选民的“当头一棒”。
投资市场——
本人专注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势点、解读行情走势、剖析突发事件、对原油、沥青、铜、白银及股票等有深入的研究。目前对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操作但做单不顺,投资资金经常缩水,可以添加笔者贯彻股金v信:gcgjjy201,获取更多投资实时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谁也不能陪你天涯海角,万一哪天需要我的帮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