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撰文/微信:xtqj3388
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的邮轮压境,可能有部分因素跟委内瑞拉石油换贷款协议有关。据彭博新闻社4月份报道,中国今年从国外采购石油的总量可能达到3.7亿吨,超过美国今年预估的进口量3.63亿吨。
对石油资源匮乏的中国而言,低价时囤油是最有利的发展战略。
不过,国际投行的分析师们从中看到了另外的问题,他们认为,各地邮轮压港,其背后暴露的是全球石油投机和石油产量过剩。
受尼日利亚输油管道爆炸影响,原油市场的再平衡已经开始。市场很可能在5月陷入供不应求的局面,加拿大火灾和尼日利亚输油管爆炸带来的产量下降影响将贯穿至整个下半年。原油市场从储量接近饱和,到供不应求的转变远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要早,因此我们上调上半年和年底的WTI油价预期至45美元和50美元。
油价上涨是因为原油市场正在重新平衡,我们看到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显著下滑,我们看到第二季度全球石油产量过剩已经在以100万桶/日的速度减少,这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早了很多。
然而,卫星图所呈现的现货原油供应状况,显示产量过剩的情形依然存在。
贸易商囤油
在业内称作“升水”的市场状况下,一种大宗商品的未来交割价格要比现货价格高,即所谓的看涨,此时,囤油是贸易商们屡试不爽的赚钱手法——以当前低廉的价格买进原油,然后以油轮来囤积原油,再卖出未来交割的期货合约,借此锁定利润。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暴跌的过程中,因为两月以内的近月期货合约的流动性较好,受到资金抛售的压力相对更大一点,这时候或许会出现套利机会。
从圣卢西亚到南非,再到荷兰鹿特丹,石油贸易商们到处寻找这种获利机会。只要远月和近月之间的价差足以维持这些原油在油轮上的运输和储存成本,那么就有交易商不停买进并囤积原油。
这种囤积原油以待未来抛售的盈利模式并非新鲜事。前一轮贸易商积极囤油出现在2009年,当时油价持续大幅回落后出现了难得的套利机会,那时7个月后的原油期货合约与近月合约价差最高超过12美元/桶,且6美元/桶以上的价差维持了接近半年。
后来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原油价格从2009年最低点上涨了近一倍。据彭博社报道,世界第五大独立石油交易商贡沃尔当年狂赚了6.21亿美元。
2014年,相似的情节再度上演。
例如,前年9月份油价处于下跌通道时,就有媒体指出联合石化租赁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TI Europe在海上储存原油。联合石化2014年签订了815笔油轮租约,占现货市场原油租船交易的7.8[%],位居全球第一。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知名大宗贸易商Vitol预定了TI Europe的姊妹船TI Oceania来存储原油,使得2015年的多数时间里,这艘容量达320万桶的超级油轮只会停留在新加坡附近的海岸上。
贸易巨头的“囤油热”甚至还带来了油轮产业“逆市”繁荣。
伊朗刚从解禁中出来的时候,加大了原油开采,导致开采出来的原油无处安放,而现在出来岸基储油,现在海上储油也兴欣起来,因此伊朗国家油轮公司(NITC)计划通过收购二手船及订造新船,将船队运力提高600万载重吨。该公司的执行董事Ali-Akbar Safaei称,他们准备收购、订造多达25艘油轮,以替代目前的老龄船舶。
秋白点评: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仍然存在,相对于现在市场平衡论还为时过早,当然,原油的基本面正在发生悄悄的改变,这是有利于油价上升的!现在的原油市场,油价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跳水,同样也不会出现大幅的跳涨,秋白个人认为,六月油价依然会处于45-55美元之间!
实时投资咨询,获取优质操作建议,把握最新市场动态,请关注笔者微信:xtqj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