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睿:三大事件或改变美联储加息预期
美元兑主要货币5月3日已经触底。美联储4月鹰派会议纪要再次使得美联储6月加息的预期升温。
美联储逐步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的复苏可能是美元反弹的潜在力量。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美联储6月还是7月加息并不重要。美国8月联邦基金期货合约潜在收益率已经上涨15个基点,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20个基点。
如果加息预期发生变化将影响美元的走势。黄俊睿个人认为有两大因素会改变美国货币政策预期:国内因素和国外因素。目前,影响最大的国外因素就是6月23日将举行的退欧公投。
英国退欧公投
尽管英国脱离欧盟不会立刻引发欧盟解体,但长达两年的谈判过程可能导致欧盟解体,这将严重破坏全球资本市场。近期的调查似乎偏向留欧派,但英国仍有20[%]的可能脱离欧盟。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美联储官员面临的问题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加息,什么样的错误是可取的。美联储可能加息,英国公投可能脱离欧盟,市场波动可能剧增且金融条件可能收紧。美联储可能等到7月会议再加息,英国公投可能留在欧盟且金融市场稳定。从理性的角度看,美联储可能更加倾向于后者。
OPEC会议
投资者和观察人士都意识到,6月OPEC会议达成冻产协议的可能性很小。虽然大部分产油国没有剩余产能,但关键在于沙特。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沙特不太可能放弃伊朗的市场份额。此外,沙特影响与美国金融制裁效果减弱均有利于伊朗逐步恢复石油生产。
随着油价反弹至50美元/桶附近,高成本石油生产商被迫退出市场的战略似乎开始生效。美国石油产量下降约50万桶/日,但其它石油供应减少并非因为油价下跌及沙特不减产的政策。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石油产出下降是因为国内暴乱。加拿大产量减少是因为森林火灾。
OPEC会议结果对美联储6月或7月加息决策影响甚微,但该会议依然重要,因为此次会议有机会看到沙特新能源部长Khalid Al-Falin现身。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可能引发金融市场新的波动,可能阻止美联储加息。去年夏季和今年初,中国股市动荡引发全球恐慌。但是近几个月的显著变化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人民币和中国股市的敏感性降低。
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将于本周公布,数据料显示中国经济似乎稳定,但风险依旧偏向下行。
国内因素方面,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指向美国经济强劲反弹,此前六个月表现疲软。纽约联储GDP预测工具显示,美国二季度GDP或增长2.2[%](一季度GDP中值预估为0.7[%],但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终值从0.5[%]上修至0.8[%])。亚特兰大联储GDP预测模型显示,美国二季度GDP或增长2.9[%]。
美国经济状况的好转有利于支撑美联储加息。
本人对原油及外汇、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