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世界经济疲软,国内经济放缓,在此大环境影响下,银行利率下调,为保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广大投资步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波澜起伏为每个投资者提供的同样的机遇,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巴菲特一样呢?除了眼光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眼光长远。如今,一项投资迎来绝佳投资机会,也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投资。
2008年7月中旬以前,国际油价延续了上年单边持续上涨格局,而且涨幅明显扩大,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价格由上年底的每桶96美元飙升至7月3日的145.29美元,暴涨51.4[%],至7月11日,WTI油价盘中创下了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7月中旬之前国际油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投机炒作最后的疯狂导致油价暴涨,油价的金融属性急剧放大油价波动幅度。随着次贷危机的扩散,股市、债市等其他金融市场动荡不定,国际游资缺乏投资机会,不断涌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
其次,美元持续疲软加剧了油价攀升。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美元贬值的步伐。
再次,对连续五年石油供求脆弱平衡的惯性反应。事实上自2007年8月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但是2007年全球经济高达5[%]的强劲增长,使得各方面对石油供需紧张的惯性思维影响了国际油市;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上的重要参与力量——投资银行鼓吹油价将继续“超级暴涨”,不断抬升油价将创新高的预期,高盛在上半年发布报告预计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平均为每桶140美元,未来两年内可达到每桶200美元。这种具有典型利益驱动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其他市场参与者。
自7月中旬以后,国际油价改变了单边暴涨的走势,并随着金融风暴蔓延震荡明显加剧。纽约市场西得克萨斯(WTI)原油期货价格由7月11日的历史最高点每桶147.27美元一路跌至33美元。
7月中旬以后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
首先,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石油需求增长放缓。美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资产缩水以及高油价等因素使得私人驾车出行里程减少,石油需求出现明显下降。同时,发展中经济体石油需求增长放缓。2008年以来越南、印尼、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较大幅度上调国内油价,减少石油补贴,这将对石油需求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1~9月份,除中国之外的非OECD亚洲国家和地区石油需求仅增长0.95[%],增幅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
其次,游资投机退潮。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导致流动性严重不足,特别是大部分投机基金因次贷损失严重,部分资金撤出原油期货市场去救急。同时,2008年下半年,在监管压力下大量投机资金撤离商品市场,基金在商品市场的持仓量出现持续下降。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和蔓延,使得投机者对油价走势的预期发生根本性改变。CFTC数据显示,下半年,纽约市场原油期货基金多头持仓量由最高的2.68亿桶快速减少至2亿桶左右,最低降至1.6亿桶,并一度出现净空头的状态。
再次,美元指数出现明显反弹。自7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由70快速回升至83左右,三个半月反弹了18.5[%]。国际市场上石油等初级产品交易大都以美元标价,美元与初级产品价格具有典型的负相关关系,美元走强导致油价下调。
2016年,世界经济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节点。希腊经济危机、欧洲欧债危机、英国“退欧”、委内瑞拉经济危机以及因中东战事影响的难民潮,众多因素显示目前全球经济泡沫面临破灭。
同样,自去年10月份至今,原油首次面临50美元大关,各方局势僵持。前期多个数据消息刺激油价上涨,然而在50美元遭遇强大阻力。本周四、周五经济数据扎堆,OPEC第169届石油大会、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美国就业数据和褐皮书、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以及周五的美国非农数据,单边猛兽蛰伏蓄势待发,油价后市恐将跌破2月低点26美元关口直至更低。
不过油价不会一直跌下去,对于依赖原油出口的生产大国来说,油价就如心电图一般,若长时间处于低位震荡,说明离“死”不远了。当然各大产油国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虽然上次冻产协议没能达成有效合作,但是这次让他们体会到真正的绝望后,肯定会选择自保。
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始终处于负增长,但欧佩克成员国严格执行减产协议,效果逐步显现,市场信心开始回暖,加之美元贬值和国际投机资本重仓介入,国际石油价格从2月初的34美元升至80美元,并维持在70-80美元区间震荡。
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现世界已探明的储量,已不够人类开采使用百年,石油作为世界工业、军事重要能源市场需求依旧庞大,虽目前正努力开发新能源,但有许多人就喜欢跑车的轰鸣声。因此,现在是把握黑金-原油行情的最佳时机-原油就是金钱。
笔者从事现货金融多年,擅于宏观国际经济,本文带有原油数据经济行情,若有兴趣的投资者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号:PLJJ028,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详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