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际油价2014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后,有关中国“抄底”的消息就不断传出。近期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大批满载原油的轮船抵达青岛港,导致青岛港出现了严重的船舶压港。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78.2[%];价值432.8亿元人民币,增长13.4[%];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583元,下跌36.4[%]。
自2015年以来,国家对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逐步放开,而地方炼油厂主要聚集在青岛港所在的山东省。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孟凯介绍,目前国际油价较低,地炼加工原料成本大幅下降,用低价争得了更多市场份额,而且利润可观,峰值时加工利润可达500元/吨左右。
地炼买油挤爆青岛港
2015年以前的很多年里,地方炼油厂不能使用进口原油,其主要原料一是国产原油,二是进口燃料油。用地炼厂员工的话说,山东地炼一直“在用最劣质的原料生产出优质油料”。
油源受限,众多地方炼油厂都处在吃不饱的状态。据卓创咨讯测算,2015年之前,山东地炼开工率普遍只有约40[%]。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气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
这之后,地炼的油源问题逐渐松动。截至目前,已经有17家地炼获得了进口原油使用权,其中13家在山东,同时11家地炼获得了原油进口权,里面又有9家在山东。
可以进口石油的企业越来越多,石油进口量也越来越大。青岛海关认为,原油进口量激增,主要是因为原油进口“双权”逐步放开。今年一季度,地方炼企在山东口岸进口原油达到679.1万吨,占同期山东口岸原油进口量的24.8[%],对山东口岸原油进口量增长的贡献度达到56.6[%]。
此前报道中国“地炼”炼油厂大量进口原油,待卸货油轮暴增
4月8日,英媒报道称,中国新晋原油进口商即所谓“地炼”炼油厂的原油购买量飙升,导致青岛港油轮暴增,卸货延迟时间最长达到一个月,引致昂贵费用并加大了向中国售油的难度。
【友情推广】目 前 对 投 资(现 货 原 油、沥 青、铜、等 大 宗 商 品)感 兴 趣 或 并 不 理 想 的 朋 友 可 添 加 分 析 师 卧 龙 老 师 微 /信:LJYH028获 得 更多 交 流。
据路透社4月8日报道,这些独立的炼油商刚刚在去年从政府限制中解脱,获得原油进口许可证,现已为2016年签下大量低成本原油。根据港口代理及船舶跟踪数据,这一现象已导致山东青岛港油轮延期卸货天数增加三倍至20-30天,青岛港是这些炼厂主要的进口港。
“本月(‘地炼’炼油厂)需求增长,导致进口原油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到达,”一位交易商表示,并称买家“要受此延迟影响,因为要缴纳大笔滞期费”。所谓滞期费,就是如果货物未能在指定时间卸货,租船人需给船主支付的费用。
根据能源机构Energy Aspects的数据,青岛港2月进口创下23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预计3月将再创新高。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月青岛港进口量相当于当月中国进口总量的约29[%]。
报道称,强劲的需求让青岛港的吞吐能力承受极大压力。汤森路透Eikon终端上的船运数据显示,至少有15艘油轮包括巨型油轮(VLCC)和苏伊士级油轮正滞留在青岛港等待卸货,其中多艘船只原定在上月卸货。
此外,国内炼油企业与青岛港之间缺乏输油管线连接,意味着他们所购原油约80[%]都只能通过卡车运输,因此青岛港难以快速清空积压的进口船货,为新抵达的油轮提供卸货空间。加之港口终端缺少储存空间,也让油轮无法轻易卸载并继续去交付其它船货。
【友情推广】目 前 对 投 资(现 货 原 油、沥 青、铜、等 大 宗 商 品)感 兴 趣 或 并 不 理 想 的 朋 友 可 添 加 分 析 师 卧 龙 老 师 微 /信:LJYH028获 得 更多 交 流。
以 上 仅 为 笔 者 个 人 观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