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已成为近年来能源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它作为一个主要原油生产国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但它的油田越来越贫瘠,生产成本越来越昂贵。中国主要企业正在选择把更多的石油留在地下停止开采,中国石油产量可能已经达到顶峰。
中国石化和中石油约占中国石油产量的75[%]。但是中石化2015年原油产量下降近5[%],中石油2015前三季度其石油产量下降了1.5[%]。中海油也预计2016年产量下降2-5[%],此前数年中海油原油产量快速增长。
中国很多油田都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旧油田,设施陈旧致使原油开采成本过高。在一些中国生产成本最昂贵的油田,生产的边际成本现在大约是40美元一桶,远高于近几周油价30美元。这使得中国石油公司如果继续生产的话无利可图。中国目前现状是,虽然明知地下有足够原油储量,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便宜,因此大家情愿选择直接进口原油,而不愿意去高成本开采。中国的石油产量可能会进入一段结构性下降。
但是与为投资者负责的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不同,中国石油生产商完全受政府控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有保持稳定的政治任务”,,即便如此2016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也会下降约10万桶/天。
随着中国国内原油产量放缓,中国很大可能将增加对海外石油的需求。中石油的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将创新高达到62[%]。
但是中国目前原油储备能力远不及消费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至2015年年中,共建成8个国家原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听上去好像很大,但按照中国每年原油消费量的总量来看,这是九牛一毛——仅2014年,中国消费原油达5亿多吨。
国际能源署设定的一国原油储备的安全标准线是90天。按照这个基本标准,按照中国2014年的消费水平计算,中国应有的原油储备量应为1.27亿吨。现有的原油储备量,连标准线的零头都不到。那为什么不趁着油价低廉多存储一些呢?这受制于储备能力和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中国的能源储备主要分为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种,存储太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储备油库建设非常缓慢;二是民营的商业油储备体系几乎没有启动。
这两件事都跟国家发改委有关。对于前者而言,国家储备油库由发改委主导建设;后者情况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体系,民企存储原油还缺乏商业模式,不过有一点:民营企业想要进口原油,须由发改委审批。在目前的原油进口渠道中,“三桶油”占据近乎垄断的地位。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建设仍然缓慢。
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在面对石油定价方面,不仅要成为消费大国,而且也有要争取国际油价定价权。中国两家最大的石油企业在中东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201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将根据准备情况择机批准挂牌上市原油期货合约的日期。上海东证期货的报告指出,我国原油期货推出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之一就是争夺石油的定价权。而2015年7月试运行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更是剑指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但是中国在国际油价定价权以及石油人民币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投资,知易行难,价值投资的原理大家都会背,然而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少之又少。目前对现货铜、沥青、白银等大宗商品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dan6571668,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