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体的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更加的密切,中国的国际经贸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中国对国际原油的依赖也不断的加大。 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石油进口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07年进口比例是47.2[%],2008年49.8[%],2009年51[%],2010年51.8[%],201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体的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更加的密切,中国的国际经贸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中国对国际原油的依赖也不断的加大。
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会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石油进口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07年进口比例是47.2[%],2008年49.8[%],2009年51[%],2010年51.8[%],2011年52.5[%],2013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5.1[%]和31.6[%],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按照这种速度进行下去,不用多久中国就会对石油的依存度超过60[%]。
当中国每年的石油进口量达到0.8亿吨的时候,国际油价的波动就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当中国的石油进口达到1亿吨的时候,中国就必须采取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来维护石油安全。石油安全就会成为中国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国际原油的价格不断的上扬,中国进口原油费用不断的增加。中国面临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截止2013年末,中国净进口原油占比为54.7[%],石油累计进口量达到了2.82亿吨,金额达到2100亿美元。
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的战略问题。
低油价拖垮前苏联
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
为了打击苏联,搞垮华约,美国就从石油下手狙击苏联。沙特和美国的配合是十分默契的。由于当时苏联大量国力投入到军工产业,苏联经济仅依靠石油出口维系,因此打掉了苏联的石油经济,苏联的国民经济就会陷入崩溃。在1986年沙特配合美国提高原油产量,原油价格骤降65[%],随之苏联原油出口损失65[%],经济立刻崩溃,这是美苏经济战的一个著名于世的案例。1986年可以说是美国与沙特相互配合通过低石油价格打击苏联非常漂亮的一仗。
1980年代后半期,油价下跌,石油产量迅速减少,苏联的消费市场崩溃,最基本的消费品出现短缺。1991年年底,在俄罗斯经济改革前夕,硬通货储备已经消耗殆尽,政府不但没钱购买粮食,甚至没钱将以前已经购买的粮食运到俄罗斯的海港。苏联的船只在国外港口被拘留成了家常便饭,苏联破产了。面对时而是“万灵圣药”时而是“万恶*”的石油天然气,苏联几代领导人都束手无策,任随油价的狂风巨浪把苏联这艘大船掀翻在石油的风暴中。
在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成员之间,苏联强行按照国际石油价格的两倍价向经互会成员国供应石油和天然气,这引发了经互会成员国的强烈不满。华沙条约国和经互会成员国对苏联离心离德的趋势日益强烈,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阵营随即将分崩离析。
高油价意欲拖垮中国
美国不断的搞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美国超发的货币量来计算,国际石油价格应该在45美元左右较为合理。但是现在的石油价格高的离谱超过100美元。这是为什么?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步骤。石油价格上升对俄罗斯极为有利,石油价格下降对中国极为有利。让石油价格上升还是下降,美国心中当然很清楚。石油价格上升,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要承受石油价格上升带来的通胀,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美国也面临着石油价格上升带来的通胀。但是,美国以及欧盟的技术先进,他们使用石油的效率比中国更高效。因此,美国希望通过高油价来拖垮中国。现在是中国与欧美在比赛,看谁首先在高油价面前倒下。
中国为了应对高油价,中国不得不大量的使用煤炭资源。由于过度的使用煤炭资源,中国就不得不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
俄罗斯显然因为高油价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美国是不会甘心的。于是美国提出了页岩气技术,这一下子就严重的打击了天然气的国际价格,到目前为止,国际天然气的价格下跌了1/3,俄罗斯为此损失财政收入20[%]以上。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是仅次于欧佩克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为此中国并没有从石油出口方面得到多大的利益,只是中国当时太需要硬通货(美元)购买国际的先进设备来发展中国的经济。
中国应对石油安全困境的策略
1.开辟多渠道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
中国的石油进口以前主要依赖中东,中东石油丰富,供应稳定,距离中国不远,运输成本较低。但是美国插手中东很深,美国与沙特共同成立的“阿美石油公司”对中东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影响巨大。中国还需开拓更多的石油供应渠道,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为此中国还从南美,非洲,中亚以及俄罗斯等多渠道的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这些海外石油有利于中国多渠道的获得石油,但是这些石油的运输安全也同样令人担忧,和平时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一旦战端开启,中国石油通道有可能被美国人掐断。
2.开发清洁能源部分替代石油
中国目前开发了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和核能等清洁能源部分的替代对石油的依赖。但是,这还远远不足以也不能够代替石油的进口。石油的使用价值使得石油成为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和工业原材料。从石油上,我们可以提炼汽油和柴油,我们也可以从石油上获取很多的化工原料,这是清洁能源所不能替代的。
3.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天然气大单
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遭遇让中俄两国走的更近,共同的能源利益让中俄在时隔十年之后于2014年5月顺利的签下了长达30年天然气供应合同,合同金额达3000亿美元。这份中俄天然气长期合同让俄罗斯获得了与欧美在能源谈判中的优势,极大减轻了俄罗斯因为乌克兰问题而遭受欧美制裁的压力;让中国获得了稳定的清洁能源,极大的缓解中国因使用煤炭而产生的环境恶化的压力。
在2013年中缅油气管道启动之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北以及东南沿海四大能源进口通道战略布局基本成型,未来随着中国与非洲、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及国内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4.中国积极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中国有了981等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使得中国有能力有技术在南海开展油气资源的开发。981等五型六船使得中国集油气资源的勘探,钻探,开采,油气资源加工和运输等技术融为一体,极大的便利了中国对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率。南海的油气资源丰富,南海能够为我国所控制。中国能够在南海获得稳定的油气资源是中国破解能源安全困境的又一大战略步骤。我们中国人开采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获得可靠的能源,南海距离中国很近,运输安全,运输成本低。中国如果能够在南海获得石油,这将给美国操纵的高石油价格带来重大的打击。
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中国与一系列的国家展开了能源合作。但是,美国总是非常的不甘心。在非洲,美国搞乱了苏丹,让苏丹分裂成为南苏丹和北苏丹;在南美,美国挑动委内瑞拉内乱,意欲搞垮现政府;在南海,为越南和菲律宾撑腰打气,挑起越南和菲律宾与中国搞对立。最近越南在南海的西沙与中国争斗,就是美国怂恿越南的结果。如果美国不捣乱那他就不是美国了。只是越南总理阮晋勇太自作聪明,太自不量力,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5.中国应该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既可以在石油出现短缺甚至中断的情况下保障石油供应,又可以在油价暴涨时动用储备平抑油价。国际能源署建议成员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标准是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了净进口量的158天、161天和127天。相比之下,即使我国镇海等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之后,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也仅相当于31天的原油净进口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前外汇储备较高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时机,加快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建设步伐。此外,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通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尽可能规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战争岂止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炮火连天。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波动能够使得失败一方损失惨重,几十年的积累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没有美国的干涉,中国的崛起将会很顺畅;有了美国的遏制,中国的崛起而会更精彩。
中国对于石油安全的应对,应该做到未雨绸缪,以防国际时局的变动和石油价格的暴起暴落。
石油价格波动如下供读者参考: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国际油价在短短的数月中从15美元/桶涨至40美元/桶,在战争结束时又迅速回落到战前水平。此后原油价格稳中有降,90年代油价基本上在12-20美元/桶的区间波动。
1997-1998年,国际油价继续回落。90年代国际油价基本呈下降走势,1994年油价为15.8美元/桶,如果以2006不变价格计算,1994年油价为21.7美元,是此前20年里的最低点。此后,随着美国和亚太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油价有所上涨,但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1998年亚太地区原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出现首次下降,需求降低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使油价迅速回落,名义价格从1997年1月的最高26.6美元/桶降至1998年12月的10.8美元/桶。
2001年9月11日,世界经历的恐怖袭击,油价暴跌。 2002年市场油价很快稳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2007年从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长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涨了69.1[%],期间9月1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随后,继续加速上场,到10月18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并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后油价更是一路狂飙,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147.50美元的历史高点。
随后,由于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市场对原油的消费出现了大幅萎缩,国际油价也随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国际油价已经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现在国际石油价格达到了100美元/桶上下高位波动。
投资,知易行难,价值投资的原理大家都会背,然而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少之又少。目前对现货铜、沥青、白银等大宗商品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欢迎添加微信dan6571668,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