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由美元控制的世界货币经济体系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风雨,如今,一个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悄然登场于世界之巅。全球投资者都在支持人民币,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并推进向着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
近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声音开始出现变化,以往讨论大多是来自中国内部,伴随着近期欧洲对于美国霸权的质疑加大,加上金砖国家对于金砖开发银行的讨论,使得人民币国际化讨论更上一层: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命题远非中国的一厢情愿,反而有着更为强烈的海外需求。笔者推断,当前人民币走向世界正面临良机,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
回顾历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量化宽松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讨论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占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份额,其一家独大的格局正是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从中国的切身利益来说,由于量化宽松政策与其后的美元贬值,中国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正面临严重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
如今来看,虽然伴随着美国经济有所起色,量化宽松政策已启动退出机制,但是仅从增量而言,美联储资产负债依旧维持在QE后最高水平;而且就未来而言,美联储货币政策问题仍旧不少,最主要的是美联储越来越把货币政策与增长相联系,期望货币政策可以改变一切,甚至是劳工市场。在这点上,耶伦的思路越加像格林斯潘时期靠拢,这让笔者不得不为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担忧,并坚持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是帮助中国防范未来全球货币政策动荡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质疑者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从效果来看,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整体弊大于利。中国应回到以实业为本、金融为末的道路上,发展与壮大制造业,人民币应该贬值,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自由化都应该暂停;二是从风险的角度而言,资本管制开放有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该以国内金融体制和浮动汇率改革为先,资本管制放开应该暂缓。
上述两种反对观点对于汇率改革问题正好相反,值得充分研究与探讨。对于第一种人民币汇率应该维持固定或贬值状况的观点,笔者并不赞同。正如此前有质疑的:用中国工人的辛苦工作和环境污染的代价换回疯狂印刷的美钞值得吗?而且,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出需要,不仅面临严重的资产安全问题,也对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造成挑战。未来如果仍采取固定汇率压低人民币币值,外汇储备将继续显著增加,中国将变得越发被动。
而对另一种观点关于风险的警示,笔者认为甚有必要,但如果以此对人民币国际化采取“因噎废食”的态度,却大可不必。考虑到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正在加强,全球分工合作持的续深入,金融机构与企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也在增加,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笔者建议,对待风险防范一方面参考国际经验,保持对短期外债的资本管制,同时加大对资金流动情况的监管也是必要的。
毫无疑问,新兴市场货币指的是人民币。从实践中,欧洲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能看出有强烈诉求。例如,伦敦、法兰克福、卢森堡和巴黎等欧洲各核心金融城市都在争夺成为欧洲离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清算行亦在各地加快布局,亚洲以外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版图正在欧洲逐步成形。
当前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应该加快还有不同声音,但笔者认为,考虑到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全球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业与国内需求转型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大势所趋,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开放的过程中风险防范,特别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防范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
笔者认为2016年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可以做到水到渠成。此外,鉴于人民币海外欢迎程度超出预期,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情形可能比想象中乐观,预计在内外部共同推动下,2020年人民币有望步入国际储备货币行列。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明晰,关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猜测也逐渐多了起来。至于具体时间,有人认为需要15年,有人认为将要20年。但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认为人民币取代美元只是时间问题。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股票、铜。白银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本人V亻言:957445737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