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是一个让A股股民们无法忘怀的日子: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高调登陆A股市场,以48.6元的“封顶价”开盘,使其立即成为“全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一年之后的11月5日,中石油市值蒸发近7万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值第一”的桂冠,也于2008年3月又回到原主人埃克森美孚手中。
纵观中外石油企业,像中石油这样,多年来一直饱受市场诟病的亚洲“最赚钱公司”,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
第一怪:享受财政补贴的“最赚钱公司”
从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暴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因由国家发改委制订,就形成了所谓的“油价倒挂”。导致中石油炼油销售板块亏损达590亿元。然而在蒋洁敏的一番发言下把中石油演绎成了力撑危局的“悲情英雄”。但是,在这位“悲情英雄”的保护下,从2007年底,全国各地却开始出现“油荒”。湖南、湖北,福建……甚至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加油站也频频出现“断供”。在上海市中心,一位司机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有油的加油站,再排队二十多分钟才加到油。
于是,在我国石油产业链条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原油价格暴涨——炼油亏损——市场油荒——财政补贴。
然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中石油避开原油开采板块的巨额盈利不谈,专拿来炼油板块的亏损说事,理直气壮地向国家财政要补贴。在正常市场中,石油产业链条的四个环节:开采、炼油、批发、零售都向市场开放,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产业利润会在各个环节均衡分配。在这样的市场中,无论是综合型石油企业(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企业),还是单一型石油企业(只在一个环节经营的企业),自负盈亏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像中石油这样,在垄断整个产业链条之后,获得巨额利润不知足,一遇亏损就向财政要钱的企业,成为不折不扣的市场“怪胎”。
第二怪:政策荫庇下的石油“铁公鸡”
“到2008年年初,全国民营石油企业死掉了80[%],剩下的也都处于亏损状态,无油可卖,有几十万职工下岗失业。”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他认为,民营油企死掉的直接原因,是两大集团垄断着整个石油产业的各个环节,一点利润都不想分给民营企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成为我国石油市场的真实写照。
全国各地发生“油荒”后,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作出专项批示:中石油和中石化必须向民营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供应成品油。批文是下了,但“油荒”问题却根本没有得到解决。据记者调查,大部分民营加油站无油可卖,两大集团依然故我,一毛不拔。笔者微信JTWL23发改委的批文从下发的那天起,就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在发改委的批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营油企应该获得的销售配额,也没有讲明,如果不给民营油企供油,中石油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的批文,在中石油这个巨无霸“怪胎”面前,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第三怪:“世界市值第一”如同过山车
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回归A股,开盘价高达48.6元,较发行价16.7元上涨了191.02[%]。按当时股价计,中石油A股和H股的总市值合计高达11081.94亿美元,是当时全球市值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市值的2.27倍,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2008年3月26日,中石油A股以18.53元报收,将“世界市值第一”还给了埃克森美孚。2008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以10.63元收盘,市值蒸发近7万亿元。短短一年之内,一涨一缩,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中石油在失去“全世界市值第一”桂冠之后,完全可以得到另一顶帽子:“全世界最怪异的上市公司”。
中石油夺得“全世界市值第一”之时,市场就有众多质疑:中石油真的比埃克森美孚实力强么?埃克森美孚常年盘踞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排行榜前三位,中石油在世界500强营业收入排名中只位列第24位。在诸多关键经营指标上,中石油根本无法与埃克森美孚相比。2006年,埃克森美孚营业收入达3350.86亿美元,中石油仅有864.2亿美元,约为前者的1/4;2008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净利润226亿美元,中石油只有536亿人民币。
与在国际市场上沉浮多年,自然形成的石油航空母舰埃克森美孚不同,中石油这艘大船好比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连环战船。为了在风浪颠簸的国际市场上保持平稳,为了让不习惯颠簸的船员们不再晕船、呕吐,中国政府用政策制造出了这艘绝无仅有的庞然大物。在国际市场风平浪静的时候,这艘连环船还能行驶得顺风顺水,一旦东南风刮起,这艘怪异的连环船就舵位失灵,无法及时掉转船头并调整航向。
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只有不懂灵活操控的人!机遇稍纵即逝,不像茶水等凉了再去喝!交易暗藏风险,有时候等你看明白了,一切也都成历史了!山不过来,我过去!在这里,最大的价值是时间,最大的风险是拖延!方向反了,停止就是进步,转身就是盈利,交易没有那么复杂,当你学会用不同的姿势去对待时,你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微信JTWL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