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央行也很无奈!5月26日,陆媒第一财经网刊登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布的《2015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特点的回顾》,从中也许可窥见未来货币政策主基调。
2015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两次快速下跌,为防止恐慌,促进市场稳定加大了流动性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使M2增速有所加快,从全球来看,这种为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虽属无奈,但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由于应对去年年中股市波动使当时M2基数大幅抬高,因此未来几个月M2增速可能还会有比较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近来利率水平低位运行,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美国通胀低迷是美联储今年以来,迟迟未继续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局面正被打破,美银美林日前预计,随着汽油价格明显加快上涨,美国下半年通胀将由1[%]升至3.5[%],这意味着,联储将面临通胀价格急涨推升通胀预期的麻烦,加息已经迫在眉睫。随着加息进程再度开启,美元不断走强,和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将成为全球资本热衷的对象。并且,全球经济持续疲软,让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心理,出于避险预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将成为全球资本“价值洼地”。
据悉,中国官方正试图确定美联储是否将在6月加息,还是等到7月再决定,以便做好应对之策。另外,今年6月初中美第八轮战略经济对话将在北京举行,中国方面将向美方提出这一问题。虽然中国央行对此予以否认,但可初步判断,美联储再度开启加息进程,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干预市场,压低美元汇率将是大概率事件,以此来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
即使如此,充其量也只能起到缓冲作用。中国经济再平衡,推动供给端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需求端向消费转移,才是提振市场信心,维系汇率稳定的根本。经验表明,一国工业化初期,依靠廉价优势有利于初始资本积累,当廉价时代宣告结束后,该国必须迈向依托创新和技术提升内生型增长模式,否则,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情形不可避免。
目前,随着美国制造业回归、宽松货币周期结束,越南、印度制造业崛起,国际市场越发拥堵,中国只有降低出口依赖,将战略目光锁定在提振社会内需上,并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才能推动经济走出谷底,重新迈向新一轮繁荣,这需要政府最大程度放权让利。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势必会对整个国际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美联储升息预期的升温,再加上官员的“煽风点火”,以及投行的一致看好,美元短期内恐将重拾上行势头。日内原油市场的表现尤为惊艳,油价终于站上多头期盼已久的50美元/桶心理关口,不过,市场人士纷纷警告称,全球原油供应基本面依然严峻,且突破50美元/桶水平之后许多油企恐将增加钻井活动,油价恐将重新面临下滑压力。
50美元成为了美联储加息的争夺点,所以这里对于投资朋友的建议是:绕50美元高度低渣,主导引导以低位做多思路,抓住这一波也就等于是抓住了后半年的行情波幅。笔者专注研究贵金属,对沥青、铜、白银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唯一官方薇-信:dan657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