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这个低油价时代大量囤积原油已经不是新闻,青岛港油轮严重压港的现象也早就引起了媒体关注。路透社24日的报道解释说,中国倒也不是完全主动地在扫货,只是此前的“石油换贷款”项目让委内瑞拉等国不得不偿还三倍于此前计划的原油。
中国成最大石油进口国的原因找到了?
2007年至今,中国大约向委内瑞拉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因此,当委内瑞拉因为低油价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时,中国就被视为这个国家的左翼政府最可靠的朋友。
或许是由于委内瑞拉目前的经济结构过于糟糕,不断传出食品甚至卫生纸短缺的消息,不少中国人对委内瑞拉的还款能力产生的怀疑,还有外媒声称委内瑞拉要把一座小岛送给中国抵债。而一些报道则把中国的贷款称为“援助”,让人以为中国似乎是在将大笔的钱扔进无底洞。
同样在用石油偿还中国债务的还有安哥拉等国。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安哥拉从2010年以来依照与中国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拿到了最多达250亿美元的贷款,最新的一笔发生在去年12月,规模达50亿美元。路透社文章称,这迫使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几乎将今年的所有石油产出都用于该协议的偿付。
投资进化之路:从买油田到放贷款
过去十多年中,当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中国油企曾经大举出海收购油田资产,但在油价低迷的今天纷纷陷于亏损甚至停工。相比之下,“石油换贷款”让中国获得了稳定的海外原油。
“石油换贷款”政策也不仅仅是中国的专利。
据路透社报道,尼日利亚、伊拉克、库尔德自治政府也从西方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荷兰壳牌(Shell)和俄罗斯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公司(Lukoil)——以及石油贸易公司——如维多(Vitol)及托克(Trafigura)等借款,并承诺用石油偿还。
但对于借款方来说,几百亿美元只是他们庞大的海外资产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承担得起暂时的亏损。
即使中国不再需要从债务国获得如此多的石油,也依然可以利用贷款牢牢掌控该国的石油工业。资深原油投资人士肯特·摩尔斯(Kent Moors)上月撰文指出,从2013年开始,厄瓜多尔这个OPEC最小的成员国,就完全依赖与中国的贷款来维持国家石油公司的资金流。它可以把石油卖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但是利润却要流向中国用于偿还贷款。
战略石油储备还要不要?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常常因为高油价而遭到质疑。然而中国进口的石油多了,增加了供应,仍然有人不满意。
今天,借着中国大量进口石油的新闻,有媒体及时提醒称,对于许多有“囤积癖”的中国人来说,应该关注下过于追求战略石油储备可能的坏处。
那么中国的石油储备是什么水平呢?中国2004年才正式启动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分三期建设石油储备设施。储量计划初步是第一期1000万吨~1200万吨,约等于中国30天的净石油进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为2800万吨,这样可以2020年以前,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
这一计划的进展并不顺利,按照国家统计局信息,截至2015年年中,中国的石油储备仅可满足大约29天的需要。
而近期青岛港外积压的油轮也证明,中国的储油能力正在达到极限,此前甚至有报道称,中国只能长期租用国外的巨型油轮,当做海上的浮动仓库来使用,形成了极高的成本。
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目前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铜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笔者薇信:ABAD1688,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