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分析只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資不但需要準確的市場分析,而且需要準確的風險治理。準確的心理控制。這三者之間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風險治理,再其次才是分析技能。這三者,也有人稱之為3M系統(Mind,Money,Market)。但是對99%以上的投資人來說,他們認為分析是最重要的,而根本不熟悉風險治理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心理控制的極端重要性。而在分析方面,他們又把留意力放在如何判定買點(或者進場點)上,而不知道判定賣點(或者出場點)是比判定買點更重要,也更難得多的事情。那麼,分析買點的重要性在整個準確的交易系統中又占多大比重呢?打個比方說,在分析方面,判定買點的重要性假如說占10%,那麼判定賣點則占90%。而分析方面在整個系統(3M系統)中的重要性則也可以說占10%。這麼說來,判定買點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則不外占1%左右。市場分析是治理的條件。由準確的市場分析出發,才能建立起具有正的數學期望值的交易系統;而風險治理只有在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條件下才能施展最大效用。這里面的詳盡道理在以後治理的專題下還會具體講到。而心理控制則是這兩者的基礎和紐帶。一個人假如心理素質不好,則往往會偏離準確的市場分析的方法,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分析,也經常會背離風險治理的基本原則。投資市場不同於社會糊口的任何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任何其他社會職業時,人道的弱點往往還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是在投資市場上,每個人都必定把自己的人道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這是根本無法諱飾的。所謂公然競價,實在就是公然展示人道。人道的弱點集中表現於四個方面:懶、願、貪、怕。
1.“懶”。主要表現為不勞而獲的心態。固然人人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絕大多數人仍是想獲得免費的午餐。於是他們就不能從心里真正正確地回答下述題目:
1/黃金、外匯、期貨、股票等等投資是一項事業仍是一種賭博。多數人是把它看成一種賭博。但是多數人毫不會在嘴上承認這一點。那麼我們再問:
2/假如你把黃金、外匯、期貨、股票等等投資看成是一項事業,那麼你投入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作為投資的預備工作?假如一個人想當一個數學家、物理學家、電機工程師或醫生、律師等等,他們第一要做的事,一定是去上學以獲取最必要的基礎知識。黃金、外匯、期貨、股票等等投資比上面各項專業難度更高,由於潛伏的高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比做其他那些專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投資市場的學問?
3/大多數人老是想從朋友處、證券商、交易商處或其他各種渠道打聽所謂內部動靜,或者十分留意報紙的所謂新聞。假如我們問,這市場上的任何信息都是免費的,而免費的信息往往都是不值錢的。況且,市場上的任何信息都是有目的的,你對此又怎麼看?所以,免費動靜的可看性和是否能有切實有效的匡助是值得懷疑的。
4/良多投資者熱衷於打聽相互對市場的看法,假如我們說打聽別人的看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你信不信?總之,不勞而獲的心態有多種,甚至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的。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可能從市場上得到相應的回報的。這里讓我引用美國聞名的投資家甘氏的一句話:“假如你想獲得成功和贏取利潤,你就必需着眼於更多的了解,無時不刻地學習,永遠不自滿。假如你沒有知識,你會失去你積累或繼續的全部財產,而假如你把握了知識,你便可以用很少的錢賺更多的錢。”假如能有專業的人指導或者團隊服務更可以減少自身的投資風險。通過在實踐中學習,避免重複同樣的錯誤,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投資。
2.“願”,就是一廂情願的心態。它的表現主要有以下:
1/尋求對自己有利的動靜。投資人從自己的利害得失出發,往往對市場走勢有一種主觀上的期盼,因而特別願意得到對自己有利的小道動靜。實際上,經驗豐碩的投資家都知道,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所謂“新聞、動靜”都是為了某個特別的利益團體的利益而散布出來的。一廂情願的心態之所以是失敗者的心態,就在於它是着眼於面前的事物,而市場永遠是只關心未來的。投資人對市場的觀察假如不能客觀,便已經輸了先手。
2/輸了不認賠,還要加碼。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良多人在得了絕症之後,便很輕易上一些江湖**確當。相信什麼家傳秘方或者什麼特異功能。不少投資人在明知道已經錯了以後還不願認錯,而是在所謂“套牢”的借口下苦苦期盼。這些人犯的錯誤就是不尊重市場。當一個人輸了的時候,就是市場明確告訴你犯了錯誤的時候。市場是客觀的,對抗市場是決不會有好下場的。
3/人的本性有一種傾向。只願意相信自己潛意識中願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實的事。只願意聽到自己潛意識中感到愜意的話,而不是真實的話。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一個成功的投資決議計劃往往是決議計劃時內心感到很不愜意的決議計劃。投資決議計劃過程常常就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總有一個讓你最難熬難過的方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方案往舊事後證實是最成功的方案。
3.“貪”,表現是很顯著的。人人都知道貪不是好事,可是絕大多數人卻戒不了貪欲。在黃金、外匯、期貨、股票等等市場上,因為交易規則的限制,投資人的買賣往往是一對一的,也就是說用一分錢買一分貨,因些這種規則本身對投資人的貪欲是一種外在的限制。但在商品期貨市場上,因為是保證金軌制,投資人可以用一分錢買到十分貨,因此這個貪欲就往往會暴露無遺。絕大多數投資人在商品現貨和期貨市場上失敗的首要原因,往往是下手過重,或日“交易過量”。他們往往期盼一夜暴富。在這種巨大利潤的遣使下,他們會忽略相對應的巨大風險的一面,鋌而走險。要有準確的風險治理,條件是戒貪。但戒貪其實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交易過量”的另一種表現是交易過於頻繁。投資人由貪欲遣使,往往患有一種華爾街稱之為“市場症”的病症。就是說每時每刻都想進場交易的衝動。假如哪天甚至更短時間不能去經紀公司去##,就會覺得坐立不安,茶不思飯不想。這種貪欲的表現在投資人中都十分普遍。貪的另一種表現就是我們常看到的“賺小錢賠大錢”的現象。大多數投資人因為貪欲遣使,當賺了錢時覺得“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急於獲利了結。而當賠了錢時又死不認帳,企圖扳回平手而導致越輸越大。有經驗的投資家都知道在輸的時候戒貪難,而在贏的時候戒貪更是難上加難。有人甚至以為在贏的時候不能戒除貪欲獲得巨大成功的最後障礙。
4.“怕”,是指大多數普通投資人的“怕”。實在,經驗豐碩的投資家也有“怕”,只是他們的“怕”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投資家“怕”市場,但不怕自己。他們對市場十分“敬畏”,但對自己卻十分自信。普通投資者正好相反。普通投資者對市場毫無畏懼,因此往往在最高點買進,而在最低點賣出。但是他們也有怕,那就是怕自己。在市場一漲再漲達到接近最高點時,他們怕自己誤了班車而不怕市場已經十分脆弱。而在市場一跌再跌接近最低點時,他們怕世界末日到來而急於抽身逃跑。所以,成功的投資家的貪和怕,只不外和普通投資人正好相反。投資家是在普通投資者貪的時候怕,而在普通投資者怕的時候貪。普通投資者的“怕”還表現在投資決議計劃時既猶豫未定,又輕易衝動。這是統一弱點的不同表現。這就是說,普通投資者的“怕”長短常輕易相互感染的,從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群體性。當人們的情緒相互感染時,理智便不複存在。上面所說的“懶、願、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由於它們是人道的表現,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它們的表現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資家是能夠成功地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不使其影響理智的思維。道理固然簡樸,但做起來卻非常之難。由於它要求一個人能脫胎換骨地改造自己。就似乎社會上流行的戒煙、減肥,實在方法都不複雜,但是又有幾個人能持之以恒貫徹始終呢?所以,一句話,要想擊敗對手,就要先擊敗自己。不能擊敗自我的人,是決不可能在投資市場最後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