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石油、中石化最近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进一步完善和修改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认为当前的《办法》使得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
两大集团认为,现行的调价机制过于透明,可控性低。每次到了价格调整窗口期,价格 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都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 端销售。
两大集团建议,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
对此中石油、中石化提出以下三条建议——意在定价权
“石化双雄”的第一条建议是,目前执行的4[%]涨跌幅,可以设计成一个区间,比如说当国际油价变化在4[%]到10[%]之间。其理由是回旋空间变大,可减缓投机行为。
“石化双雄”第二条建议是,应当进一步把加权平均法细化,把欧洲等地的移动价格,包括汇率、关税等加入,同时对加权权重等数据进一步“模糊化”,以防止投机。其原因为当前定价机制中,业内人士很容易根据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净值计算出国际油价的涨跌幅。
“石化双雄”第三条建议是,应当进一步把不能调价的情况细化,以避免更多的舆论压力。其原因为“至少要使价格管理部门和两大集团在调价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两大集团看来,新公布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太死板,跟不上国际油价变化节奏,并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油价的联动,反过来在某种程度上还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操纵。
“油价太透明” 专家称或再调整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认为,可以尝试把22个工作日的平均移动价格再调整一下,这样能更快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化。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也认为,调价机制中的调整周期还可根据情况调整。
此前,发改委有关人士也表示,不公布详细的定价办法,很多方面都认为不透明。但公布了详细的定价办法,又导致了强烈的投机行为。但即便是现在这样,有些人还认为不够透明。
发改委认为,这种要求是没有道理的,过于透明造成的投机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中石化否认质疑调价机制
另据新京报报道不过,中石化集团宣传部人士表示,该集团官方没有发表过上述说法,中石化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中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文生时,他表示中石化集团没有发表过这样的看法,而且新的定价机制在年初征求意见,5月正式对外公布,迄今已按照这一机制调整了数次价格,他反问:“你认为这时候国家会调整这一机制吗?”
对于定价机制过于透明这一指责,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要想成品油价格向市场化迈进,定价机制必然越来越透明,何况百姓也有知情权。投机是无可避免的,即便在定价机制不透明时,投机也是存在的。虽然从事投机的是少数单位,但这少数单位却依靠信息的不对等赚到了大钱。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股票、铜。白银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欢迎添加本人V亻言:957445737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