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个银行的朋友聊天,得知了一些中国贷款的一些“内幕”。
举个栗子。
一家企业到某家银行贷款1个亿,贷款审核正常通过之后,企业能拿到1个亿的现金或者账户么?
答案是——不能。
因为银行会要求,企业再将这1个亿存回银行,然后给这家企业开1个亿的存单,做成承兑汇票,让这家企业用这张票据到市场上去融资。
企业需要的是现金,于是只能拿着这张票据到市场上贴现,然后实现融资——除了损失刚才提到的存贷款利息差,在这里又要承担贴现损失。
要不然,你以为中国几十万亿甚至可能达上百万亿的票据市场是怎么冒出来的?
综合算下来,表面上或者名义上看,企业贷款承担的是国家规定的贷款利息,实际上,企业承担的成本是:“存贷款利息差+贴现损失”,远远高于正规的贷款利息。
根据这位朋友的说法,前几年,绝大多数企业从银行贷款的企业实际承担的利息成本大约在15[%]-20[%]之间,最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有8-12[%]的样子。
听了这个,你是不是觉得银行很黑?
废话!银行不黑的话,从2000年到现在,15年时间,随便挑一家银行,你算算银行本身的资产增加了多少倍,银行本身又不会创造任何财富,这么多的资产,不是来源于企业利润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不成?
实际上,按照中国的银行业办理贷款的一系列严格规定,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能得到贷款的——简单总结,企业分两种:想得到贷款的企业,根本不可能符合银行贷款的条件;而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基本上都不需要银行贷款。
这不就陷入死循环了么?
那中国企业的贷款为什么还这么多?尤其是2008年那4万亿究竟怎么出来的?
答案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强压着商业银行放贷,而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又不能贷款,那只能与企业合计来强行“制造合规”,就是说各地的商业银行帮着企业在企业报表上进行修饰,然后满足贷款条件,然后发放贷款……
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为什么号称是贷款给企业,实际上又要企业把得到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贷款再存回银行的原因…… 既然是上面强行分配的任务,可想而知,这些贷款的质量。更糟糕的是,到了后来,很多本来正常经营的企业,也被诱惑给骗进来了!
什么诱惑,当然就是房地产呗!
金融分析师明熹霸金微信号:mxbj18
国家或者大企业之间和合作,一出手就是上亿的订单,谈判的也都是影响民生的大生意。而我们作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手上既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身边也没有丰富的资源。如果你苦于实体经济的压力,想做一些改变,做一些理财产品的投资,可以考虑一下现货市场。如果你目前正在从事现货原油、沥青、白银、铜等方面的投资,效果不是很理想;或者想了解这方面的投资,可以咨询本人。同时本人也要提醒,任何投资都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你不懂相关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建议不要去轻易操作。
那些本来做得不怎么样乃至赔钱的企业,得到银行的贷款,很多根本不会用于真正的生产,得到了银行的大笔贷款,就购买土地、厂房或者亲自上阵开发房地产等,结果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居然莫名其妙的狠发了一笔财——结果那些本来正常经营的企业也看不下去了,觉得我这辛辛苦苦搞生产制造,结果不如那些明明没有任何经营能力的家伙,他们不过就是从银行得到贷款,折腾房地产而已嘛……
劣币驱逐良币之下,这些企业也有样学样的从银行贷款,然后搞房地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从2014年开始,因为“房价远超居民收入水平+供给量太大”,房地产价格基本停止了上涨…… 银行骗企业,企业骗银行,大家互相骗,蒙着眼都当看不见问题,只要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这个游戏就可以持续,但如果房地产价格停止上涨,甚至是上涨过缓(低于银行利息成本),接下来,银行贷款需要偿还了……
你觉得企业能还上么?
你觉得企业有偿还的动力么?
这就是中国目前所有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总根子——企业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