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历来是产油国的必争之地。自2014年下半年油价下滑开始,沙特和俄罗斯就一直为争夺中国市场份额而“暗战”。而如今,随着地方独立炼油厂因素的出现,双方的战斗正在升级。
近年来,俄罗斯就开始大力开拓中国市场。不仅与中石油等企业签订了数亿吨的石油大单,大规模修建石油传输管线。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原油进口配额,俄罗斯还率先抢占地方独立炼油厂市场。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沙特都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但在俄罗斯的组合拳之下,沙特颇有些左支右拙,应对不及。俄罗斯已经多个月份超越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争夺独立炼油厂
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打破国内几家石化巨头的垄断,倒逼改革,逐步对多家地方炼油企业放开了原油进口配额。这些地方炼油企业大多数来自山东,与“三桶油”等巨头相比,他们的产能更具弹性。
俄罗斯很快瞄上了这些新的市场,一举成为地方炼油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不过,如今沙特也开始加入战局,并与一些地方炼油厂签订了供油协议。
沙特的反击
如今,缓过神来的沙特也开始反击。为了阻止俄罗斯进一步蚕食中国市场,沙特开始增加对中国的原油运输,并且还愿意忍受低于市场的价格,宁愿亏钱也要维持沙特阿美公司在中国的地位。
要知道在此之前,阿美都是按照官方售价,向独立炼厂出售一年期或更长期限的期货合约,从来没有交易过现货。但由于俄罗斯的出手让阿美特别紧张,阿美不仅不再收取期货对现货的溢价,而且价格还低于其售往迪拜的基准价。
地炼的困境
不过,地方炼油厂的日子如今并不好过。随着中国债市违约开始逐渐增多,他们从去年开始就面临地方银行收紧信贷的压力,资金流开始吃紧。为此,16家地方炼油企业今年成立了“中国石油采购联盟”,争夺定价话语权。
但即便如此,如果国际油价的继续上涨,中国独立炼厂的境况也将进一步恶化。届时沙特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不得不提供更多折扣。
无解的油价
不过,对于全球市场来说,沙特和俄罗斯为了市场份额抢得“头破血流”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产油国的产量只增不减。
俄罗斯和沙特这两国是中东地区两派对峙的大后台。俄罗斯是伊朗、也门、伊拉克、叙利亚等什叶派穆斯林的后台,沙特本身就是逊尼派的大本营。
无论在中国还是中东战场,指望这两个“敌对”的国家真诚的坐下来谈判,停止争端,难度都是极大的。
目前对现货沥青、原油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获取每日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技巧指导。
欢迎添加金明老师微信号:jmch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