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其实就是借新债还旧债的硬撑,一季度天量的信贷给他们输血打气了一回,但地球人都知道,这么下去肯定会出事。
旁白:昨天股市大涨,说明市场因为假期前的一条消息小激动了一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股市”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增强针对性。要保持股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9月以后的50天时间里,习近平曾经5次谈到资本市场,被市场认为是资本市场加速改革的信号。
旁白: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地位,早就被中央确定的事情,之所以这次再被提及,大家企盼着去年抓“恶意做空势力”活动是否告一段落?分析人士其实跟注重的是领导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趋势的判断,说白了就是“不好”:
4月财新PMI仍处于荣枯线以下
最新发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4月录得49.4,低于3月0.3个百分点,继续处于50.0临界值以下,显示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走势与官方制造业PMI基本一致。4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3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扩张区间。从分项数据看,3月制造业产出指数曾高于50,4月再度回落至50以下。据受访厂商反映,市况相对低迷,客户需求减弱,厂商的生产安排趋于审慎。新订单指数也出现回落。数据显示,海外需求减弱,拖累新订单总量的增长,新出口业务量目前已连续第五个月下降。4月,市况疲弱,导致部分厂商压缩用工,其他厂商则在人员自愿离职后不再填补空缺。因此,整体用工数量继续下降,仅略高于2月创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最高纪录。与此同时,积压工作量仅轻微上升。4月,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而且升幅加速至2013年1月以来最显著。许多受访厂商提到原料价格上升,加剧了成本负担。厂商普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消化投入成本的上升压力。产出价格的升幅也超过3月,为2011年10月以来最显著。
旁白:这还是靠着一季度疯狂信贷刺激了一把,才勉强稳住,要是地产不振,后面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现在领导对于地产调控的事情,还是很谨慎:
地产去库存“有序消化”
与此前高层多次强调去库存相比,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房地产库存前加上了“有序消化”的前缀。对于房地产去库存,会议指出,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在业内人士看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能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多需求,是行业稳定向好的内生动力;而当前不同城市楼市分化的格局,则要求出台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旁白:看来一季度地产超级火爆行情,将大领导吓得不轻,太冷淡不行,太火爆,更不行,而且一季度疯狂信贷增长,接近2009年初的水平,这还得了。好了,筒子们注意了,真正的大利空来了:
82号文收紧影子银行融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银监会在4月28日下发了针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2016)82号文)。分析认为,该文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构成压力,并最终冲击社会融资总额。更重要的是,82号文一改此前仅基于会计科目(形式)的监管,而是深入到业务实质,确立了新的监管趋向。这一监管思路的转变,比文件本身影响更为深远。具体来看,82号文主要提出以下要求:(1)转出方银行依然要对信贷资产全额计提资本,即会计出表,资本不出表,以防规避资本要求;(2)不得通过收益权转让的形式藏匿不良资产;(3)不得承担显性或隐性回购义务;(4)不良资产的收益权不得转让给个人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即叫停了以理财资金对接不良的做法。影子银行在中国兴起已经超过五年。过去三年中,中国银行业更是采用各种复杂的会计手段,将资产负债表内的贷款移至投资科目,规避监管对于贷款的各项严苛要求。影子银行的存在,对中国的金融系统安全构成了威胁。
旁白:监控影子银行的意向和动作,很久之前就有了,那么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看看下面分析师的解读:
82号文将影响社会融资总额
国泰君安证券银行团队王剑等人指出,82号文深入到业务实质,有助于银行各项监管指标的真实化。银行将信贷资产出表,其动机,除正常的盘活资产外,更主要的是规避监管,美化部分监管指标。目前存贷比、信贷额度监管已取消,但银行美化不良率、拨备覆盖率、资本耗用等指标的动机仍在。通过操作,使全行业资本耗用、不良总额下降,隐匿了风险水平,从而实现监管套利。监管层意识到这会使全行业监管指标失真,因此加以规范。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桑福德伯恩斯坦总监WeiHou评论称,如果新政实施得力,将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那些小银行可能需要补充资本金。海通策略团队也指出,如果82号文严格执行,将影响社会融资总额,即整体流动性环境会受到冲击。货币政策基调暂时未变,还不能判断流动性变紧,需跟踪82号文的执行情况及后续货币政策动向。
旁白:如果说债券违约潮导致的利率上扬,是市场自发信用收缩的话,那么监管影子银行整顿银行表外业务,是政府主动的信用收缩行为。这意味着什么?看看下面:
中国1万亿美元坏账或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根据麦格里分析师维克托·什韦茨及其团队的看法,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着大量的坏账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坏账来自国有“僵尸企业”。坏账的数额之大,足够引起一场金融危机。4月29日,维克托·什韦茨在致投资者的一项提示中表示:“除非这种恶性循环被打破,否则,金融危机或者至少是经济大幅下滑将会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最终结果”。维克托·什韦茨在他的提示中写道: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但是我们正在走向这一步。目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接近为零,或者已经转变为负增长。低的或者负的生产力增长暗示着需要对经济采取杠杆化措施(名义GDP每增长5[%]-6[%],伴随着3-5万亿美元的债务增量),从而产生预期的经济增长。然而,随着杠杆措施的不断增加,私有企业领域的信心正在被逐步吞噬,而货币的流通速度也进一步下降(日本已经经历过)。现实中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这种经济上的困局反过来会推升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并且循环往复,持续恶化。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问题,同时还伴随着对存量债务的重新认定,这一切最终将造成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维克托·什韦茨认为,中国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0[%],或1万亿美元的规模。受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制约,中国不可能再像上世纪80和90年代那样摆脱当前的经济问题。今天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很难拥有新一代工人去创造价值,也很难实现用于支付这些债务而需要的GDP增长速度。最终,除非中国政府彻底放弃先前采用的信贷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否则中国国内将出现信贷危机,或者出现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而经济增长率也会加速下滑。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本人专注于原油、沥青、铜等现货投资,有交流需要的朋友,敬请关注。
笔者微信jinjiajie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