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老师唯一官方薇\信:xiaoxin11266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动荡一直是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在投资者大会上提问者不止一次提出了关于油价相关的问题,在继石油大国冻产失败后,国家油价一直处于下跌低迷状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正在利用全球油价低迷的契机,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加大原油进口填补战略石油储备。
中国官方本轮增加原油储备的计划肇始于2015年1月,据报道称中国计划将战略原油储备从30天消耗量提高到到90天消耗量。今年3月,中国仅通过超级油轮运送的方式就进口了每日770万桶原油,此外还有通过原油管道和小型油轮的进口量。财经博客ZeroHedge刊文称,中国的急迫显示出其相信原油价格不会在目前的水平停留很久,而随便一个意外因素——比如说地缘政治——就可以让油价迅速上行。
中国天量的进口表示油价筑底了吗?这不好说,但是基本可以确定中国会在低油价下增加进口量,而中国的“买买买”战略,会缩减国际市场上原油供给过剩的规模,这是油价筑底的重要因素。不过,市场人士还需要注意一点,中国官方并没有公布储存量数据,因此很难预测中国为战略储备而进口的趋势会延续多久。
投行预测屡屡失算
不可思议的是,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屡被“打脸”的国际投行仍然认定,一季度油价涨势与去年同期复苏相似——因供应过剩局面得不到解决,涨势只延续至5月份,未来几周油价将跌向每桶30美元。
时间回到今年1月,高盛早前表示原油迎来抄底时机,但过后又改口“油价下跌是假象,别着急抄底石油”。不难发现,原油市场的变化莫测让机构动摇,“乌龙预测”不只是高盛。
查阅公开资料可见,渣打、美银美林、德国商业银行、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汇丰银行均曾陷入了“预测漩涡”。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投行的报告似乎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在4月中下旬多哈冻产协商会议召开前夕,高盛却对其持冷淡立场,称别指望这个会议将给油价带来支撑。高盛大宗商品策略师Damien Courvalin在其研报中称:不认为多哈会议将给原油市场多头带来惊喜,考虑到市场花了18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开始再平衡,所以减产毫无意义……更大的可能是,多哈会议将为油价提供下跌催化剂。但有意思的是,此番表述后的两周,WTI油价上涨近10[%]。
市场几乎已经习惯频频“变脸”的投行预测。高盛在看空的同时认为,石油价格处在每桶35美元的水平上,既不太高也不太低,这个价格水平正适合投资者购买美国油企的股票。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称:“2016年第二季度是进入原油市场绝佳的时机,应该利用石油市场的波动做多石油。”高盛预计,第二季度WTI原油平均价格为35美元,2016年末达到每桶38美元,2017年油价升至每桶57.50美元。
就油价走势而言,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2日在出席七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后表示,全球石油供需将在约一年内恢复平衡。莫尼兹称,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活跃钻机的数量已经降低,而目前利好油价的因素或许会改变市场的驱动力,但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全球还拥有规模庞大的石油库存,一些产油国的增产意愿依旧强烈。世界银行日前将2016年原油平均价格预测从之前的每桶37美元上调至每桶41美元,并表示原油供应过剩的情况将有所缓解。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对原油及外汇、股票、现货铜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交流微信:xiaoxin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