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油价相比年初已经出现大幅下跌!成品油也是降了又降!整个4月已是今年年内最大降幅!据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国内油价在4日26日再次迎来调价窗口,此前国内油价已六连跌!每桶跌破40美元,话说油价难道不就该这样?
网友不禁感叹:趁便宜给我再打半斤油……大家都知道捡便宜,为啥中国不可以借国际油价大跌,大量吃进石油?这样不仅战略储备有了,俄国人还得谢谢咱们。
可是大量吃进低价石油,看上去很美却可能消化不良。
对于中国石油储备,可以是可以,不过也不是那么简单。
真正能够大量吃进原油实货的是国家战略储备和三桶油的商业储备。储备石油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库容要钱
大型储罐基地的建设周期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加上选址立项报批征地等准备工作少说得四到五年。等国际油价跌了再开动脑筋是来不及的。
时机来了但是库容建设一时赶不及怎么办?
也有通融,就是租大型油轮搞浮仓。经营油库是有成本的,库区用地、固定资产折旧、港池航道的维护、管道泵站管理、加温费和其他辅助设施都要钱,摊下来大致是每月0.5美元/桶的花费;租油轮建浮仓干脆一点,价钱跟油轮航运市场正关联,而且视船型、区域不同价码有高有低,总体而言会比岸罐贵一些,不求精确的话,看官姑且可以按照每月0.8~1美元/桶来理解,和油价比这都算是便宜。
第二、资金成本
这里主要指买油钱。
资金成本是机会成本的一种。国储调用的是财政部拨款,商业储备动用企业流动资金(包括银行贷款)。
实际的利息你交银行也好,交石油公司自己家的财务公司也罢,占用资金总是要计息的,每月千分之三或四终归是跑不掉的。按60美元/桶的低油价算,这部分资金成本也相当于每月付0.24~0.32美元/桶。也不离谱。
第三、管理费用
最后的管理费用包括报关报验、计量、调度、短量、审计、人工、出入库运输及港杂费、及未来可能需要的置换成本(石油总归是有机质,十几年几十年放那不动,品质是要发生略微变化的),好歹这都属于一次投入。
另外不可忽略的还有时间上的因素。存上一两个月可能没什么,进口油轮在航路上本身就得跑个十天个把月,期间就是发生运费而已。
不过一旦考虑接卸以后作长期库存打算,按月支付0.74~1.32美元/桶的成本,那就是聚沙成塔。比如放它5年不动,花掉的保管费至少也是当初采购成本的一半多了。5年以后出库,倘若油价不回到120美元/桶就是妥妥的亏本。
若当初是国家投资的战略储备便罢,本来也是抱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期待。万一是自掏腰包的油老板,租的那些个浮顶罐大概也有个10几米高。所以,说大量储备就储备,还是需要商榷的。
更多咨询凌萱品金威信lxpj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