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海金”推出一周时间,目前没有为市场带来明显变化,有业内人士认为,黄金定价权之争只是一个表象,甚至是一个伪命题。目前我国在黄金市场的积极探索很难改变全球黄金市场格局。人民币尚未完成自由兑换成为制约“上海金”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笔者V信:LJYH028)
为什么“定价权之争”是伪命题?
中国已经抢到黄金定价权? 4月19日,“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正式挂牌交易,基准价为人民币256.92元/克。这是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多家媒体认为,“上海金”的推出,意味着作为世界最重要的黄金生产与消费国之一的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黄金定价权。
黄金的价格早已完全市场化了,你说的‘定价权’是啥?
与媒体一致热议“中国争夺黄金定价权”不同,国际货币研究专家,国泰资本兼富曼欧资本董事长潘福平认为,定价权之争只是一个表象,甚至是一个伪命题。“黄金的价格早已完全市场化了,你说的‘定价权’是个什么东西呢?难道说是市场价格由我说了算吗?”
伦敦金的价格怎么来的?
作为国际黄金现货的“伦敦定价机制”,一直由法国兴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花旗和巴克莱这四家银行,每天通过电话会议,根据各自的买卖盘价格,分别报出买入价和卖出价,据此确定价格,并每天发布两次。这一报价机制一直饱受“价格操纵”的质疑,去年3月被LMBA报价取代,参与银行扩大到8家,报价机制却大同小异。
银行大佬也要看市场脸色
黄金每天的价格波动是由电子交易盘中买卖双方博弈的力量形成。银行大佬们确定黄金报价时也要看市场脸色,并不能随心所欲。而且,他们每天都只有两次定价机会,其他时间都是市场在定价。
“上海金”的战略使命原来是这个
“上海金”的价格是怎么来的?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金的定价机制不过是借鉴和模仿了伦敦金的定价机制。从参与机构来看,参与“上海金”定价和提供参考价的首批成员包括国内多家大型银行、外资银行、黄金零售商以及开采商在内的18家机构。
价格报出后,市场要进行连续交易,可能很快就偏离最初定价很远了,显然,价格最终还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中国有看多的力量,也有看空的力量,它们并不是一致的,都对价格没有决定权。
上海金推出是为了布局人民币国际化
潘福平认为,“‘上海金’的推出,不是争夺黄金定价权,而是布局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行之棋。”人民币要国际化,就要有海外投资者和消费者愿意持有人民币,就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资产。目前,全球范围内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稀少,这将大大地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海金”的适时推出,就是给国际投资者提供一种与国际资产接轨的人民币计价资产。
黄金储备多不等于掌控定价权
有专家指出,目前普遍的一种误区是,只要黄金储备多就能掌控黄金定价权。实际上,作为储备资产存放于国库的黄金更大作用是强化一国抗风险能力,而非为了影响黄金价格。即便上海黄金交易所能够像伦敦交易所实现黄金交易,也不意味着黄金定价权就掌握在中国手中。
聚焦时事,为了更多的把握经济动脉。看中博弈利润的这种过程,更看重技巧上的超脱,我是卧龙老师(专注原油,沥青,现货铜等投资),整理好心境,与君携手,共赢天下!卧龙交流V信:LJYH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