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我们首次提出“大宗商品周期归来”,并提出三点论据:一是美元指数周期见顶,二是中国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回暖,三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
从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4月20日,美元指数下跌5[%],螺纹钢上涨62[%],铁矿石上涨65[%],焦煤上涨53[%],焦炭上涨72[%],大宗商品投资回报率远超其他任何品种。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大宗商品周期归来”有三种反对观点:
第一种反对观点认为,美联储加息周期,所以美元应当走强、大宗商品走弱;
第二种反对观点认为,中国房地产高库存,因此房地产投资不会回升;
第三种反对观点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严重,“钢铁、煤炭要多少有多少”,即便需求回升了,价格也绝不可能回升。
对于前两种观点,我们已经多次进行过反驳:
对于美元指数,我们提出美元指数见顶是因为美、欧、日货币政策方向收敛,即美联储加息弱于预期,而欧、日货币宽松已到尽头;
对于房地产投资,我们提出中国房地产库存尽管高,但远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高,潜在库存去化周期是3-4年而不是10年,随着销售回升、价格回升,房地产投资会温和回暖。
事实正如我们预料,美元指数确实见顶,中国房地产投资也真的回升了。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第三种反对观点,即为何在产能严重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还能出现如此暴涨?
一、产能过剩不等于供给过剩
不少人认为,钢铁产能过剩,等同于钢铁供给过剩,其实并非如此。钢铁产能只是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不代表钢铁厂真的生产那么多。事实上,由于钢铁长期亏损,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仅有60-70[%]。总结起来,产能不等于产量,而产量才是供给。
那么有人会说,尽管当前产量低,但随着钢铁价格上涨,产能利用率必然就会提高,产量也会提高,不就供给过剩了吗?
这种思维看似是对的,但是还是有问题:钢铁厂并不是根据钢铁价格来决定开工与否的,而是根据利润来决定。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在钢铁价格和铁矿石价格回升的同时,钢铁企业盈利状况好转。此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就是如此,截止2016年4月,全国所有钢厂中盈利钢厂占比高达81[%],创两年以来最高值。
二、只要需求在增加,价格就会上升
可以看到,大宗商品市场是最反映基本面的市场,每一次经济回暖过程中(2009-2011年、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下半年),都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而其他时间大宗商品基本都在下跌。这与股票可以完全脱离基本面,只炒作预期有巨大的区别。
总结起来一句话,只要经济在回升,需求在回升,那么大宗商品价格就会回升,这一过程与是否产能过剩无关。至于回升的幅度和速度,则取决于供给的弹性。
三、供给的弹性决定价格上升的速度
前面我们解释了,只要需求在回升,即使产能所剩,大宗商品价格依然能够上涨。但是,上涨有速度和斜率的不同,既可以有暴涨,也可以有温和上涨。回顾历史,2009年、2010年是典型的暴涨,2013年则是属于温和上涨,2016年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暴涨。那么上涨的速度取决于什么?
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价格底部在历史价格区间中的位置,二是供给的弹性。
价格底部在历史价格区间中的位置,意思是前期价格下跌的越快、幅度越大、时间越长,那么反弹就越剧烈。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低于2008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是剧烈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决定价格上涨速度更重要的是供给的弹性。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供给的弹性无穷大,因此只要价格稍微上涨一点,就会出现极多的供给,阻止价格上涨,因而价格要么不涨,要么上涨速度极慢、幅度极小。而对于完全垄断市场,供给弹性可以无穷小,在需求增加过程中,供给可以保持基本不变,结果就是价格的飙升。
供给侧改革降低了大宗商品供给的弹性,使得价格暴涨成为可能。当然,对于铁矿石市场,由于其供给属于寡头垄断,供给弹性本来就低,暴涨也就不奇怪了。
四、本轮“周期归来”的演变及未来前景
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开始于2015年12月,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政府将“去产能”作为重点工作,扭转供给侧预期;二是政府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扭转需求侧预期;三是美元周期见顶,从价格因素上利好大宗商品。总结起来,主要受汇率因素和对未来供、需预期的影响,真实需求并没有回升,
2016年2月,与中国最为相关的黑色系大宗商品开始暴涨,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则涨幅相对较弱,例如铜、原油等。此时开始的暴涨是因为对供、需的预期变为现实,甚至不断超预期。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方向的是需求的增减。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投资回暖,经济出现2年来的首次明显改善,大宗商品需求增加,是此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的根基。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斜率的是供给侧改革。由于“去产能”仍在继续,导致供给弹性较小,同时企业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也阻碍了供给的增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斜率非常陡峭。
总结起来,本轮大宗商品周期归来的原因正是我们在2015年12月提出的三点:美元周期见顶、投资回暖需求改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这三点分别是商品上涨的起点、商品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商品上涨速度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未来,我们维持2015年12月提出的观点不变,2016年经济L型拐点已过,“大宗商品周期归来”仍将继续。主要逻辑依然是我们2015年12月提出的那三点:
1、对于美元因素,我们认为欧、美、日货币政策方向收敛的趋势不会变,美元仍将长期走弱;
2、对于投资回暖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与2012年相比,此轮经济下滑市场出清程度更高,经济和投资回暖的时间将更长,房地投资有望长期稳定在5-10[%],足以带动大宗商品需求不断回升;
3、对于供给侧改革,我们认为去产能的大方向不会变,但是如果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飙涨,则去产能可能放缓,届时上涨幅度和速度将取决于市场内生的供给弹性。
如果你关注财经,喜欢现货,热爱投资,不想资金缩水,在这里我将为你提供独家视野,保持独立思考,为你出谋策划,让你的资产保值。对现货有兴趣或投资一段时间不理想的朋友,可以添加笔者微信:jkp6668,一起探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