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不仅打击着小型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更是戳伤大型矿业公司的并购活动。这一场”饥饿游戏“,不知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在上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矿业投资大会上,当被问及在大宗商品领域寻找的目标时,投资者最为常见的答案是:刚刚开始投产或接近投产的一处矿山,最好是金矿,一定要在一个安全的国家,拥有高品质矿体和较低成本。而且,一定要便宜。
要满足这些条件几乎是毫无可能,这一点大概也正好解释了,为何尽管众多大宗商品正处低价,但实际并无太多矿业交易完成的现象。尽管大型矿商的大规模并购交易经常登上新闻头条,比如力拓收购加拿大铝业,BHP与Billiton合并,之后又将多数业务剥离成为South 32公司等等,但矿业的并购活动主战场往往是在较小规模企业。
只有在这种层级的矿企,才会吸引私募股权、家族企业和中等规模的矿商大展身手,要么通过交易,要么赌一把通过公开上市筹资,来为项目开发提供所需要的现金。在新加坡会议上很明显的是,有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当前市场而言,投资决定的门槛被设得过高。
投资者几乎没有兴趣为勘探项目提供种子资金,认为这可能耗时过长,因而无法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即便潜在收益率非常高。另外,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地区也不感兴趣,例如蒙古或缅甸,主要是认为与加拿大和澳洲等较安全地方的类似项目相比,这些地区的项目并不能产生足够高的溢价。
如此一来,大宗商品价格需要持续上涨,或冒险意愿上升,才能增加成本较高资产的吸引力。根据毕马威(KPMG)季度报告,去年第四季矿业并购活动触及自2012年毕马威开始追踪该行业以来的低谷。毕马威称:
“不管是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均创下新低。全球范围内宣布了11笔大型并购,其中八笔的金额超过1亿美元。全球总交易金额为32亿美元,较前一季低70.5[%]。”
如果说小型业者在等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气好转,大型业者是否也是如此?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告诉澳洲人报,全球最大的矿商“准备出手”,但他也预计就算有并购“也不会太多“。换句话说,若必和必拓发现绝佳契机,该公司会加以把握,但这真的不是公司当前的重点。
整体而言,矿业仍在努力吸引大规模的并购,而黄金是许多投资人的优先选择,这点相当具有启发性;黄金是今年以来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之一。这意味着并购活动增加的前提,在于商品价格回升,或至少让人感觉到已经触底。
本人对现货、原油、沥青、现货铜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专业成就品质,实力铸就信誉。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帮助薇-信:ABAD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