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对美国原油库存反应过度
4月6日美国原油库存减少,并不是季节性下降开始的信号,价格大涨逾6[%]是油市对美国库存下降“表现过度”,当前市场仍处在供应过剩中。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4月11日的报告中表示。
欧佩克时代或已然结束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经济能量已然崩溃,且内部分化已经不可逆,对油价已经无能为力。很明显,欧佩克现在是一个严重分化的组织,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决定性角色的时代已经过去。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下挫到30多美元也变相证明了欧佩克的无能为力。
——著名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撰文指出。
低油价拉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产量
在国际油价于两年前开启历史最大跌势后,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继续削减支出,原油供应降幅要大于预期。之前预测,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将减少70万桶/日,现在该组织预测降幅将达到73万桶/日。全球原油需求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而且伊朗正在迅速增加产量。
——欧佩克在3月月度报告中把2016年原油需求增幅的预期下调了5万桶/日。
石油市场尚未迎来春天
有声音认为,对于石油生产商而言,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即便现在油价仍低于石油行业多数人认为长期可持续的水平。首先,油价短期内可能会再次走低。其次,即便较长期趋势是上涨,人们也很难看到油价重新回到每桶100美元左右的水平。不管多哈会议能达成怎样的成果,全球石油市场的供应过剩局面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撰文表示。
中印正重塑石油商业格局
在过去25年里,印度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指数大幅上涨。印度和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占据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6[%],仅次于消费量20[%]的美国。预计至2040年,印度和中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将翻倍至30[%]。中国和印度正抓住此次低油价的机会,以满足其大规模的石油消费量。因为当前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产油商积极迎合中国和印度,新的伙伴关系正在形成。当前的石油危机正在实现石油供应国向消费国力量的转变。
——据CNBC文章,中国和印度正在充分利用当前的石油过剩机会重新拟制新的商业规则。
伊朗原油出口对全球影响有限
伊朗急欲赢回欧亚国家客户,但除非大幅降价,否则仍难以取代其他的供应国。即便抢到客户,伊朗可能仍难以找到愿意承销额外船货的经纪商。穆迪预计,伊朗今年原油出口不会超过170万桶/日,较2015年只是每日略增50万桶。这些增加的产量应可抵消美国原油产出预期的降幅,但将不足以填补全球总需求预期增加的规模。
——路透社3月29日发表评论认为伊朗可能不会像一些人所担忧的成为油价回升的绊脚石。